庚午春興四首時在彭澤江上

悽風隔夜到江槎,綠鬢驚心又歲華。 梅柳一春猶作客,天涯七月便離家。 懶將壯志停孤劍,剩有韶光坐絳紗。 獨對海棠春夢醒,流鶯剛報上林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庚午: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彭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
  • 江槎:江中的小船。
  • 綠鬢:指黑髮,比喻年輕。
  • 歲華:年華,歲月。
  • 梅柳:梅花和柳樹,常用來象徵春天。
  • 作客:離家在外。
  • 天涯:極遠的地方。
  • 孤劍:獨自一人的劍客,比喻孤獨或壯志。
  • 韶光:美好的時光。
  • 絳紗:紅色的紗帳,這裏可能指學府或官府。
  • 海棠:一種花卉,常用來象徵春天和美麗。
  • 流鶯:流動的黃鶯,指春天的鳥鳴。
  • 上林:皇家園林,這裏泛指花園。

翻譯

春風在夜晚隔着江中的小船吹來,看着自己黑髮中夾雜的白髮,不禁感嘆又一年的流逝。 梅花和柳樹在春天依然如同作客他鄉,而我卻在離家七個月後便開始了流浪。 我懶得再去追求那孤獨的壯志,寧願享受這美好的時光,坐在紅色的紗帳中。 獨自面對盛開的海棠花,從春夢中醒來,恰好聽到流鶯報告上林花園的花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流浪生活的無奈。詩中,「綠鬢驚心又歲華」一句,通過對比黑髮與歲月的流逝,突出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敏感和無奈。後文中的「梅柳一春猶作客」和「天涯七月便離家」則進一步以春天的梅柳和自己的流浪生活作比,抒發了對漂泊生涯的感慨。最後兩句通過對海棠和流鶯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自然美景的嚮往,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未來的期待。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