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盧楠
丈夫所貴生,豈在鄉閭雄。
文章一睚眥,縲紲被其躬。
白刃幸見違,溝壑又來宮。
脫粟寄他家,焉能先日舂。
陳騷激飛霜,演辨駐迴風。
遂令黃河水,西與岷湘通。
造化雖無情,爲恩寧不終。
矯矯邢大夫,千秋以先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鄉閭(xiāng lǘ):鄉里,家鄉。
- 睚眥(yá zì):怒目而視,引申爲小怨小忿。
- 縲紲(léi xiè):古代用來捆綁犯人的大繩,這裏指囚禁。
- 被其躬:遭受其身。
- 溝壑(gōu hè):山溝,這裏指險惡的環境。
- 脫粟(tuō sù):去殼的米,這裏指粗糧。
- 舂(chōng):用杵臼搗去穀物的皮殼。
- 陳騷:指陳詞濫調,這裏可能指陳舊的言辭。
- 演辨:指辯論,這裏可能指能言善辯。
- 迴風:旋風,這裏可能指辯論中的激烈氣氛。
- 造化:自然界,大自然。
- 矯矯(jiǎo jiǎo):形容英勇出衆。
- 邢大夫:指邢昺,春秋時期邢國的賢大夫,這裏用作比喻。
- 先容:先例,榜樣。
翻譯
大丈夫所重視的是生命的價值,豈能僅僅在家鄉稱雄。 因一點小怨小忿而招致文章的攻擊,最終被囚禁。 幸而未遭刀劍之禍,卻又陷入險惡的環境。 將粗糧寄存在別人家,又怎能預先準備好日用的糧食。 陳舊的言辭激起如飛霜般的冷冽,辯論的激烈如同旋風般不息。 於是使得黃河的水,似乎能向西與岷江、湘江相通。 大自然雖無情,但給予的恩惠難道不會終有回報嗎? 英勇出衆的邢大夫,千秋萬代都是我們的榜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大丈夫應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思考。詩中,「丈夫所貴生,豈在鄉閭雄」一句,即表明了作者認爲大丈夫不應僅滿足於在家鄉的威名,而應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追求。後文通過「文章一睚眥,縲紲被其躬」等句,揭示了因小怨而招致大禍的悲哀,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殘酷和不公。最後,作者以邢大夫爲榜樣,鼓勵人們應有大丈夫的氣概和遠見,不應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縛,而應追求更高的道德和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