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問汪氏不遇

忉怛赴家難,倉皇納符節。 露宿寄杪蟬,水徵委波葉。 伏闕將上章,微誠希見雪。 滄溟浩茫茫,精衛日銜血。 螻蟻悲原土,虎豹守天闑。 次且夷門裏,冀與侯氏訣。 河嶽變須臾,風雲走飄瞥。 豈乏長者過,蓬蒿掩其轍。 乃知洗潁意,懼貽焚山孽。 同隱復異悰,含辛當誰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忉怛(dāo dá):憂傷,悲痛。
  • 納符節:交還官印和令牌,指辭官。
  • 杪蟬(miǎo chán):樹梢上的蟬,比喻處境危險或不穩定。
  • 水徵:水上旅行。
  • 委波葉:隨波逐流的葉子,比喻漂泊無定。
  • 伏闕:跪拜在宮門前,指上書陳情。
  • 見雪:得到昭雪,指得到公正的對待。
  •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曾試圖填海。
  • 銜血:比喻不懈的努力。
  • 螻蟻:比喻微不足道的生命。
  • 天闑(tiān niè):天門,比喻朝廷或高位。
  • 次且(cì qiě):徘徊不前。
  • :希望。
  • 侯氏:指有權勢的人。
  • :訣別,告別。
  • 河嶽:河流和山嶽,比喻國家的根基。
  • 飄瞥(piāo piē):迅速飄動。
  • 長者:有德行的人。
  • 蓬蒿:雜草,比喻荒涼或被忽視的地方。
  • 洗潁:指古代隱士洗耳潁水,比喻隱居不問世事。
  • :留下。
  • 焚山孽:比喻嚴重的後果。
  • 異悰(yì cóng):不同的情感或想法。
  • 含辛:忍受辛苦。

翻譯

憂傷地奔赴家難,倉促地辭去官職。 露宿在樹梢上的蟬,水上旅行如隨波的葉子。 跪拜在宮門前準備上書,微小的誠意希望能得到昭雪。 滄海茫茫,精衛鳥日復一日地銜石填海。 螻蟻般的小民悲嘆故土,虎豹般的權貴守衛着天門。 在夷門裏徘徊不前,希望能與權勢者告別。 河山在瞬間變化,風雲迅速飄動。 難道沒有有德行的人經過,卻被蓬蒿掩蓋了他們的足跡。 這才知道洗耳潁水的意義,害怕留下嚴重的後果。 同樣是隱居卻有着不同的情感,忍受辛苦又能向誰訴說。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因家難而辭官,心懷憂愁,希望得到昭雪的情感。詩中運用了精衛填海、螻蟻悲原土等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困境和對未來的擔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隱居生活的反思,詩人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同時也流露出對隱居生活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沉的內心世界和對世事的深刻洞察。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