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

桂林聞舊說,曾不異炎方。 山響匡牀語,花飄度臘香。 幾時逢雁足,著處斷猿腸。 獨撫青青桂,臨城憶雪霜。
拼音

注釋

這首詩作於大中二年初春,在桂林鄭亞幕。 按:今本宋之問集無“小長安”句。張叔卿《流桂州》:“胡塵不到處,即是小長安。”疑義山誤記。 匡牀:方正而安適的牀。 著處:猶到處。 馮浩雲:度臘終無雪霜。非憶雪霜,念京華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林:今廣西桂林市,唐代時爲風景秀麗之地。
  • 炎方:指南方炎熱之地。
  • 匡牀:指方正的牀,這裏形容山的形狀。
  • 度臘:指過年。臘,古代農曆十二月爲臘月,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月份。
  • 雁足: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這裏指書信。
  • 著處:處處,到處。
  • 猿腸:比喻悲傷至極的心情,源自猿啼聲哀怨。
  • 青青桂:指桂樹,桂林因桂樹衆多而得名。
  • 臨城:靠近城池。
  • 雪霜:比喻寒冷的氣候。

翻譯

聽說桂林的舊時傳說,與南方其他地方並無不同。 山巒如同方正的牀一般,迴響着話語,花朵飄落,帶着過年的香氣。 何時才能收到遠方的書信,到處都是令人心碎的悲傷。 獨自撫摸着青翠的桂樹,靠近城池,回憶起雪霜的寒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桂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山響匡牀語,花飄度臘香」以對仗工整的句式,生動地描繪了桂林山水的靜謐與花香四溢的節日氛圍。後兩句「幾時逢雁足,著處斷猿腸」則巧妙地運用典故和比喻,抒發了詩人對書信的期盼和無處不在的悲傷情感。結尾「獨撫青青桂,臨城憶雪霜」則以桂樹和雪霜爲象徵,寄託了詩人對家鄉的懷念和對寒冷季節的記憶,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

李商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