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容州唐中丞赴鎮

· 杜牧
交阯同星座,龍泉佩鬥文。 燒香翠羽帳,看舞鬱金裙。 鷁首衝瀧浪,犀渠拂嶺雲。 莫教銅柱北,空說馬將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交阯(jiāo zhǐ):古代地名,指今越南北部地區。
  • 龍泉:寶劍名,這裡指代唐中丞的珮劍。
  • 鬭文:劍身上的花紋。
  • 翠羽帳:用翠鳥羽毛裝飾的帳篷,形容豪華。
  • 鬱金裙:用鬱金香染制的黃色裙子,這裡指舞女的服飾。
  • 鷁首(yì shǒu):古代船頭常畫鷁鳥,這裡指船頭。
  • 瀧浪(lóng làng):急流中的波浪。
  • 犀渠:用犀牛皮制成的盾牌。
  • 銅柱:古代南方邊界的標志。
  • 馬將軍:指東漢馬援,曾在交阯立銅柱以表漢界。

繙譯

唐中丞前往交阯,如同星辰同列,珮戴著龍泉寶劍,劍身刻有鬭文。 在翠羽裝飾的帳篷中燒香,觀賞穿著鬱金裙的舞女翩翩起舞。 船頭沖破急流中的波浪,犀牛皮盾牌輕拂過山嶺間的雲霧。 不要衹在銅柱以北誇耀,空談馬將軍的功勣。

賞析

這首詩是杜牧送別唐中丞赴交阯鎮守時所作。詩中通過描繪唐中丞的裝備和旅途景象,展現了其威武和即將麪臨的艱險。同時,通過對銅柱和馬將軍的提及,暗示了唐中丞此行的歷史意義和責任重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唐中丞的敬意,也寄寓了對國家邊疆安全的關切。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