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

· 杜牧
岸蘚生紅藥,巖泉漲碧塘。 地分蓮嶽秀,草接鼎原芳。 雨派潨漴急,風畦芷若香。 織蓬眠舴艋,驚夢起鴛鴦。 論吐開冰室,詩陳曝錦張。 貂簪荊玉潤,丹穴鳳毛光。 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且嫌遊晝短,莫問積薪長。 無計披清裁,唯持祝壽觴。 願公如衛武,百歲尚康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岸蘚 (àn xiǎn):岸邊的苔蘚。
  • 紅藥 (hóng yào):紅色的芍藥花。
  • 巖泉 (yán quán):山岩間的泉水。
  • 碧塘 (bì táng):青綠色的池塘。
  • 蓮嶽 (lián yuè):蓮花峯,指山峯如蓮花狀。
  • 鼎原 (dǐng yuán):地名,指鼎湖原,古代傳說中的地名。
  • 潨漴 (cóng zhuàng):形容水流急速的聲音。
  • 風畦 (fēng qí):風吹過的田間小路。
  • 芷若 (zhǐ ruò):香草名,指白芷和若木。
  • 舴艋 (zé měng):小船。
  • 曝錦 (pù jǐn):曬錦,指曬出的錦繡,比喻詩文之美。
  • 貂簪 (diāo zān):用貂皮製成的髮簪,富貴之象徵。
  • 荊玉 (jīng yù):荊山之玉,指美玉。
  • 丹穴 (dān xué):傳說中鳳凰的棲息地。
  • 鳳毛 (fèng máo):鳳凰的羽毛,比喻珍貴稀有。
  • 還珠守 (huán zhū shǒu):指歸還珍珠的守衛,比喻廉潔守信。
  • 執戟郎 (zhí jǐ láng):古代宮廷中持戟的衛士,比喻忠誠的臣子。
  • 積薪 (jī xīn):積累的柴火,比喻積累的事物。
  • 披清裁 (pī qīng cái):指披閱清新的詩文。
  • 祝壽觴 (zhù shòu shāng):祝壽的酒杯。
  • 衛武 (wèi wǔ):指衛國的武公,古代賢君。

翻譯

岸邊的苔蘚中生長着紅色的芍藥,山岩間的泉水漲滿了青綠色的池塘。 這片土地分別擁有蓮花峯和鼎湖原的秀麗與芬芳。 雨聲急促如潨漴,風吹過田間小路,芷若的香氣四溢。 編織着船篷的小船靜靜地停泊,驚起了夢中的鴛鴦。 談論間開啓了冰室,詩篇如曬出的錦繡般展示。 貂皮製成的髮簪,荊山之玉潤澤,丹穴中的鳳凰羽毛閃耀着光芒。 今日如同歸還珍珠的守衛,何時才能成爲忠誠的執戟郎? 且不管白晝遊玩的短暫,不要問積累的柴火有多長。 無法披閱清新的詩文,只能舉杯祝壽。 願您如同衛國的武公,百歲之後依然康健強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的美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刻畫,展現了生機勃勃的春意。詩中「岸蘚生紅藥,巖泉漲碧塘」等句,以生動的意象傳達了春天的氣息。後文通過對「還珠守」與「執戟郎」的比喻,表達了對廉潔與忠誠的嚮往。結尾的祝壽之詞,則寄託了對長者健康長壽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牧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