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後山中作

自從天下亂,日晚別庭闈。 兄弟團圞樂,羈孤遠近歸。 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 直待中興後,方應出隱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庭闈(tíng wéi):指家庭、家園。
  • 團圞(tuán luán):團聚,團圓。
  • 羈孤(jī gū):指漂泊在外的人。
  • 中興(zhōng xīng):指國家由衰轉盛。
  • 隱扉(yǐn fēi):隱居的門戶,指隱居生活。

翻譯

自從天下大亂以來,每天傍晚都告別家園。 兄弟們團聚在一起歡樂,而漂泊在外的人則遠近歸來。 文章雖然能帶來世間的薄利,但耕種卻喜歡山中的肥沃。 直等到國家中興之後,才應該走出隱居的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人們的離散與團聚,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詩中,「自從天下亂」一句,即點明瞭時代背景,而「日晚別庭闈」則表達了戰亂帶來的離別之苦。後句通過對兄弟團聚和漂泊者歸來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家庭的溫暖和戰亂的殘酷。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國家中興的期盼,以及對隱居生活的重新思考,體現了對和平與安寧的深切渴望。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