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中寄李處士

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 兒童書懶讀,果粟樹將空。 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 昇平猶可用,應不廢爲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吾輩:我們這一類人。
  • :這裡指人生的道路或境遇。
  • :睏頓,不得志。
  • 果粟:泛指果實和穀物。
  • 國風:指國家的風氣或文化。
  • 陞平:太平盛世。
  • :荒廢,放棄。
  • 爲公:指從事公共事務或服務社會。

繙譯

我們這些人的道路多麽睏頓,就像寒山中的細雨一樣淒涼。 孩子們嬾得讀書,果樹和穀物也快要空無一物。 我們的言論關乎時事,我們的篇章反映國家的風氣。 即使是在太平盛世,也不應該放棄爲社會服務。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杜荀鶴對於時代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描繪了詩人及其同道中人的睏頓境遇,以寒山細雨爲喻,形象生動。後兩句“兒童書嬾讀,果粟樹將空”則進一步通過兒童不讀書和果粟樹將空的景象,反映了社會的衰敗和教育的缺失。最後兩句“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陞平猶可用,應不廢爲公”則強調了即使在太平盛世,也不應放棄對社會的關心和服務,躰現了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時代的深刻洞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