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懷

驅馳岐路共營營,祗爲人間利與名。 紅杏園中終擬醉,白雲山下懶歸耕。 題橋每念相如志,佩印當期季子榮。 謾道彊親堪倚賴,到頭須是有前程。
拼音

所属合集

#白雲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驅馳:奔波忙碌。
  • 岐路:岔路,比喻人生的選擇。
  • 營營:忙碌,追求。
  • :只,僅僅。
  • 紅杏園:指美好的生活環境。
  • 白雲山:指隱居的山林。
  • 題橋:指在橋上題詩,比喻有志向。
  • 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文學家,有遠大志向。
  • 佩印:指做官,佩戴官印。
  • 季子:指季布,漢代名將,以忠誠著稱。
  • 謾道:空說,無根據地說。
  • 彊親:指有權勢的親戚。
  • 到頭:最終。
  • 前程:未來的發展。

翻譯

奔波在人生的岔路上,共同追求,只爲世間的名利。 在美麗的紅杏園中,終究想要沉醉其中,而在白雲山下的隱居生活,卻懶得回去耕種。 每當想到在橋上題詩的司馬相如的志向,就期待着像季布那樣佩帶官印的榮耀。 空說有權勢的親戚可以依靠,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前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名利追求的矛盾心理和對個人前程的深刻認識。詩中,「驅馳岐路」與「紅杏園中」、「白雲山下」形成對比,展現了詩人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後兩句則通過歷史人物的典故,強調了個人努力的重要性,即使有外界的幫助,最終的成功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唐代士人對於人生價值和成功途徑的深刻思考。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