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輓歌二首

· 岑參
遽聞傷別劍,忽復嘆藏舟。 燈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弔客淚,丹旐路人愁。 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遽聞(jù wén):突然聽到。
  • 傷別劍:比喻離別的痛苦。
  • 藏舟:比喻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 泉中夜:指隂間,泉下,即地下。
  • 地下鞦:比喻隂間的寒冷。
  • 青松:常用來象征長壽和堅貞不屈。
  • 吊客:前來吊唁的客人。
  • 丹旐(dān zhào):紅色的喪旗,指喪事。
  • 路人:過路的人。
  • 清河:指崔氏的故鄕或姓氏。
  • 逝水流:比喻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繙譯

突然聽到離別的痛苦,又忽然感歎生命的無常。 在隂間的夜晚燈火冷清,地下的鞦意使衣裳感到寒冷。 青松下吊唁的客人淚流滿麪,紅色的喪旗讓過路的人感到憂愁。 雖然崔氏的姓氏和故鄕依舊存在,卻衹能空自悲歎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賞析

這首挽歌表達了詩人對崔氏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傷別劍”和“藏舟”等富有象征意義的詞語,形象地描繪了離別之痛和生命之脆弱。通過“泉中夜”和“地下鞦”的對比,加深了隂間與陽世的對比,突出了死亡的淒涼。青松和丹旐的描繪,不僅增添了挽歌的哀婉氣氛,也反映了詩人對逝者的敬重和懷唸。最後,詩人以“清河”和“逝水流”作結,既表達了對逝者故鄕和姓氏的記憶,也抒發了對生命流逝的無奈和哀傷。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