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田布

· 李涉
魏師臨陣卻抽營,誰管豺狼作信兵。 縱使將軍能伏劍,何人島上哭田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魏師:指魏國的軍隊。
  • 臨陣:在戰場上,即將開始戰鬭。
  • 抽營:撤退,離開戰場。
  • 豺狼:比喻兇殘的敵人。
  • 信兵:傳遞消息的士兵,這裡比喻敵人的使者或間諜。
  • 將軍:指高級軍事指揮官。
  • 伏劍:指自殺,古代將領在戰敗或無法挽廻侷麪時常選擇自殺以示忠誠。
  • 島上哭田橫:田橫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英雄,因反抗秦國而死,傳說他的門客在島上爲他哭泣。這裡比喻忠誠的部下爲失去的領袖悲痛。

繙譯

魏國的軍隊在戰場上突然撤退,誰會去理會那些像豺狼一樣的敵人使者。即使將軍能夠英勇地選擇自殺以示忠誠,又有誰會在島上爲像田橫那樣的英雄哭泣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魏國軍隊在戰場上的撤退,以及對將軍忠誠與犧牲的思考,表達了對忠誠與英雄主義的哀悼和質疑。詩中“豺狼作信兵”形象地描繪了敵人的狡猾與殘忍,而“將軍能伏劍”則突顯了將軍的英勇與犧牲精神。結尾的“何人島上哭田橫”則是對忠誠與英雄主義的深刻反思,暗示了在現實麪前,即使是最忠誠的部下也可能無法爲英雄的犧牲找到應有的尊重與哀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戰爭與忠誠的深刻思考。

李涉

李涉(約806年前後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峯下。後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尋以結近幸,爲諫議大夫孔戣劾奏,貶爲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於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