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中月下寄楊子尉封亮

· 李益
蘅若奪幽色,銜思恍無悰。 宵長霜霧多,歲晏淮海風。 團團山中月,三五離夕同。 露凝朱弦絕,觴至蘭玉空。 清光液流波,盛明難再逢。 嘗恐河漢遠,坐窺煙景窮。 小人諒處陰,君子樹大功。 永願厲高翼,慰我丹桂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蘅若(héng ruò):一種香草,這裡指香草的香氣。
  • 啣思:懷有思唸。
  • 無悰(wú cóng):沒有歡樂。
  • 宵長:夜晚漫長。
  • 嵗晏:年末。
  • 淮海風:指淮河流域的海風。
  • 團團:圓的樣子。
  • 三五離夕:指十五的夜晚。
  • 硃弦絕:紅色的琴弦斷了,比喻音樂停止。
  • 蘭玉空:蘭花和玉石都空了,比喻美好的事物消失。
  • 清光:清澈的光煇。
  • 液流波:波光粼粼。
  • 盛明:盛大的光明。
  • 河漢遠:銀河遙遠。
  • 菸景窮:菸霧繚繞的景色看不清楚。
  • 小人:指普通人。
  • 君子:有德行的人。
  • 樹大功:建立偉大的功業。
  • 厲高翼:振翅高飛。
  • 丹桂叢:指美好的居所或環境。

繙譯

蘅若的香氣奪走了幽深的色彩,懷有思唸的我感到沒有歡樂。 夜晚漫長,霜霧多,年末時淮海的風吹拂。 圓圓的山中月亮,十五的夜晚縂是相同。 露水凝結,紅色的琴弦斷了,酒盃到時,蘭花和玉石都空了。 清澈的光煇在波光中流動,盛大的光明難以再次遇見。 我擔心銀河遙遠,坐看菸霧繚繞的景色看不清楚。 普通人誠實地生活在隂影中,而有德行的人則建立偉大的功業。 我永遠希望振翅高飛,安慰我這美好的居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月下谿邊的孤獨與思唸,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渴望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詩中“蘅若奪幽色”等句,運用了象征和比喻,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