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檀欒(tán luán):形容竹子青翠茂盛的樣子。
- 層阜:連綿起伏的小山丘。
- 蕭瑟:形容風吹過竹林的聲音,給人一種淒涼、清冷的感覺。
- 蔭:遮蔽,這裏指竹林遮蔽了清渠。
- 谷虛:山谷空曠。
- 焚魚:古代的一種烹飪方式,這裏指與朋友共享簡單的生活樂趣。
翻譯
野生的竹子自然生長成一條小徑,環繞着溪流延伸三里多。 青翠茂盛的竹子覆蓋着連綿的小山丘,風吹過竹林,發出淒涼的聲音,遮蔽了清澈的水渠。 太陽落山時,林中的景象變得寧靜,風吹過,讓人感受到山谷的空曠。 在這樣的田園生活中,故人稀少,有誰願意與我共享焚魚的樂趣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暮時節的田園風光,通過「野竹」、「溪流」、「竹林」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寧靜而略帶淒涼的景緻。詩中「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一句,巧妙地利用時間和空間的轉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結尾的「田家故人少,誰肯共焚魚」則透露出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渴望,增添了詩歌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