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壇回輿中書二相公蒙聖慈召至御馬前仰感恩遇輒書是詩兼呈二相公
七萃和鑾動,三條葆吹回。
相星環日道,蒼馬近龍媒。
咫尺天顏接,光華喜氣來。
自慚衰且病,無以效涓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萃:指七支軍隊,這裏泛指衆多軍隊。
- 和鑾:古代帝王車駕上的鈴鐺,這裏指帝王的車駕。
- 三條:指三條道路,這裏可能指通往郊壇的不同道路。
- 葆吹:古代的一種儀仗,用以表示威儀。
- 相星:指輔佐帝王的星辰,比喻宰相。
- 日道:太陽的軌道,比喻帝王的行蹤。
- 蒼馬:青黑色的馬,這裏可能指帝王的坐騎。
- 龍媒:指帝王的使者或帝王的馬。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天顏:指帝王的容顏。
- 光華:光輝燦爛,這裏指帝王的恩寵。
- 涓埃:細小的水流和塵埃,比喻微小的貢獻。
翻譯
衆多軍隊與帝王的和鑾鈴聲一同響起,三條道路上葆吹的儀仗迴旋。 輔佐帝王的星辰環繞着太陽的軌跡,青黑色的馬匹靠近了帝王的使者。 距離帝王的容顏如此之近,光輝燦爛的喜氣迎面而來。 我自愧年老體衰且疾病纏身,無法爲帝王做出任何微小的貢獻。
賞析
這首詩是李德裕在唐代的郊壇儀式中,被召至御馬前,感受到帝王的恩遇後所作。詩中通過描繪軍隊、帝王車駕、星辰、馬匹等意象,展現了莊嚴肅穆的儀式氛圍。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帝王恩寵的感激之情,以及因自身衰病而無法效力的自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帝王的忠誠與敬仰。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
李德裕的其他作品
- 《 題奇石 》 —— [ 唐 ] 李德裕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 海石楠 》 —— [ 唐 ] 李德裕
- 《 早秋龍興寺江亭閒眺憶龍門山居寄崔張舊從事 》 —— [ 唐 ] 李德裕
- 《 夏晚有懷平泉林居 》 —— [ 唐 ] 李德裕
- 《 憶平泉山居贈沈吏部一首 》 —— [ 唐 ] 李德裕
- 《 重過列子廟追感頃年自淮服與居守王僕射同題名於廟壁僕射已爲御史餘尚布衣自後俱列紫垣繼遊內署兩爲夏官之代 》 —— [ 唐 ] 李德裕
- 《 比聞龍門敬善寺有紅桂樹獨秀伊川嘗於江南諸山訪之莫致陳侍御知予所好因訪剡溪樵客偶得數株移植郊園衆芳色沮 》 —— [ 唐 ] 李德裕
- 《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見呼愧獲方外之名因以此詩爲報奉寄劉賓客 》 —— [ 唐 ] 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