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龍興寺江亭閒眺憶龍門山居寄崔張舊從事
江亭感秋至,蘭徑悲露泫。
粳稻秀晚川,杉鬆鬱晴巘。
嗟予有林壑,茲夕念原衍。
綠筱連嶺多,青莎近溪淺。
淵明菊猶在,仲蔚蒿莫剪。
喬木粲凌苕,陰崖積幽蘚。
遙思伊川水,北渡龍門峴。
蒼翠雙闕間,逶迤清灘轉。
故人在鄉國,歲晏路悠緬。
惆悵此生涯,無由共登踐。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露泫(lù xuàn):露珠滴落的樣子。
- 粳稻(jīng dào):一種水稻。
- 晴巘(qíng yǎn):晴朗的山峯。
- 林壑(lín hè):山林與溝壑。
- 原衍(yuán yǎn):原野的邊際。
- 綠筱(lǜ xiǎo):綠色的細竹。
- 青莎(qīng suō):青色的莎草。
- 淵明菊(yuān míng jú):指陶淵明喜愛的菊花。
- 仲蔚蒿(zhòng wèi hāo):一種蒿草,這裏指仲蔚,古代隱士的名字。
- 凌苕(líng tiáo):高聳的苕草。
- 幽蘚(yōu xiǎn):深綠色的苔蘚。
- 伊川水(yī chuān shuǐ):河流名,位於今河南省。
- 龍門峴(lóng mén xiàn):地名,龍門山的一部分。
- 雙闕(shuāng què):兩座山峯。
- 逶迤(wēi yí):曲折綿延的樣子。
- 歲晏(suì yàn):年末。
- 悠緬(yōu miǎn):遙遠。
翻譯
江亭中感受到秋天的到來,蘭花小徑上露珠滴落,令人感到悲傷。 晚稻在河川旁秀麗地生長,杉樹和松樹在晴朗的山峯上鬱鬱蔥蔥。 我嘆息自己擁有山林和溝壑,今晚思念着原野的邊際。 綠色的細竹連綿不絕地覆蓋着山嶺,青色的莎草近溪邊淺淺地生長。 陶淵明喜愛的菊花依舊在,仲蔚的蒿草也未被剪除。 喬木上高聳的苕草茂盛,陰暗的崖壁上積滿了深綠色的苔蘚。 遙想伊川的水流,北渡至龍門山的那一部分。 在蒼翠的兩座山峯之間,曲折綿延的清澈灘塗流轉。 故人仍在故鄉,年末的路途遙遠。 我爲這樣的生活感到惆悵,無法與你共同登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早秋時節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江亭感秋至」一句,即點明瞭時節和地點,爲全詩定下了基調。隨後的景物描寫如「蘭徑悲露泫」、「粳稻秀晚川」等,都充滿了秋意和哀愁。詩人的情感在「嗟予有林壑」和「惆悵此生涯」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展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李德裕詩歌中的佳作。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
李德裕的其他作品
- 《 桂花曲 》 —— [ 唐 ] 李德裕
- 《 奉和太原張尚書 》 —— [ 唐 ] 李德裕
- 《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流杯亭 》 —— [ 唐 ] 李德裕
- 《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 其三 海上石笋 》 —— [ 唐 ] 李德裕
- 《 憶平泉雜詠憶茗芽 》 —— [ 唐 ] 李德裕
- 《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 其八 泛池舟 》 —— [ 唐 ] 李德裕
- 《 遙傷茅山縣孫尊師三首 》 —— [ 唐 ] 李德裕
- 《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 —— [ 唐 ] 李德裕
相关推荐
- 《 早秋偶筆 》 —— [ 宋 ] 朱淑真
- 《 次韵聞復湖上秋日六言 其五 》 —— [ 宋 ] 釋道潛
- 《 初秋過氷衲上人山房三首 其三 》 —— [ 明 ] 彭孫貽
- 《 和司門殷員外早秋省中書 》 —— [ 唐 ] 權德輿
- 《 新秋出北郭訪南音和尚和尚為設瓜果飯蔬并和匡庵五詩見寄倒押元韻韻續連珠呈印南老 其五 》 —— [ 明 ] 彭孫貽
- 《 初秋鄧伯喬招同諸子集梁明府西園 》 —— [ 明 ] 李孫宸
- 《 再賦新秋 》 —— [ 明 ] 趙完璧
- 《 宛陵早秋卧病代书寄周明府 》 —— [ 唐 ] 王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