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晚有懷平泉林居

孟夏守畏途,舍舟在徂暑。 愀然何所念,念我龍門塢。 密竹無蹊徑,高鬆有四五。 飛泉鳴樹間,颯颯如度雨。 菌桂秀層嶺,芳蓀媚幽渚。 稚子候我歸,衡門獨延佇。 誰言聖與哲,曾是不懷土。 公旦既思周,宣尼亦念魯。 矧餘竄炎裔,日夕誰晤語。 眷闕悲子牟,班荊感椒舉。 悽悽視環玦,惻惻步庭廡。 豈待莊舄吟,方知倦羈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夏:初夏,指農曆四月。
  • 守畏途:指在艱難的道路上堅守。
  • 舍舟:離開船隻,指上岸。
  • 徂暑:指暑熱開始。
  • 愀然:形容心情不悅的樣子。
  • 龍門塢:地名,可能是詩人的故鄉或重要的地方。
  • 蹊徑:小路。
  • 菌桂:一種香木,這裏指其香氣。
  • 秀層嶺:在層疊的山嶺上顯得格外美麗。
  • 芳蓀:香草名。
  • 媚幽渚:在幽靜的水邊顯得嫵媚。
  • 稚子:小孩子,這裏指詩人的孩子。
  • 衡門:簡陋的門,指詩人的家。
  • 延佇:長時間站立等待。
  • 聖與哲:指古代的聖人和哲人。
  • 懷土:懷念故土。
  • 公旦: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朝的重要政治家。
  • 宣尼:孔子的別稱。
  • :何況。
  • 竄炎裔:流放到邊遠地區。
  • 晤語:交談。
  • 眷闕:眷戀朝廷。
  • 子牟: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班荊:鋪開荊條,指簡陋的坐席。
  • 椒舉: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悽悽:悲傷的樣子。
  • 環玦:環形的玉佩,這裏可能指代家鄉的象徵。
  • 惻惻:悲傷的樣子。
  • 庭廡:庭院和廊房。
  • 莊舄: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羈旅:長期在外漂泊。

翻譯

初夏時節,我堅守在艱難的道路上,離開船隻,踏上暑熱的土地。我的心情不悅,心中所念的是我那位於龍門塢的故鄉。那裏密密的竹林沒有小路可通,高大的松樹有四五棵。飛泉在樹間鳴響,聲音颯颯,如同穿過雨聲。菌桂的香氣在層疊的山嶺上顯得格外美麗,芳蓀在幽靜的水邊顯得嫵媚。我的孩子在等待我歸來,簡陋的家門獨自長時間站立等待。誰說古代的聖人和哲人不懷念故土?周公旦思念周朝,孔子也念及魯國。何況我被流放到邊遠地區,日夜無人交談。我眷戀朝廷,爲子牟和椒舉感到悲傷。我悲傷地看着環形的玉佩,悲傷地走在庭院和廊房中。難道要等到莊舄吟唱,我才知道自己厭倦了漂泊的生活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和對漂泊生活的厭倦。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密竹、高鬆、飛泉等,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美麗的意境,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鬱形成鮮明對比。詩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摯,通過對古代聖人和哲人的引用,表達了對故土的無限眷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李德裕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