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東山洛上作

· 岑參
春流急不淺,歸枻去何遲。 愁客葉舟裏,夕陽花水時。 雲晴開螮蝀,棹發起鸕鶿。 莫道東山遠,衡門在夢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歸枻(guī yì):歸舟。
  • 愁客:憂愁的旅人。
  • 螮蝀(dì dōng):彩虹的別稱。
  • 棹發(zhào fā):船槳啓動。
  • 鸕鶿(lú cí):一種水鳥,常被漁民馴養用於捕魚。
  • 衡門:簡陋的房屋,這裏指隱居之地。

翻譯

春天的河流湍急而不顯淺,歸舟卻遲遲未啓程。 憂愁的旅人坐在葉舟之中,夕陽映照着花叢與水面。 天空晴朗,彩虹初現,船槳啓動,驚起了鸕鶿。 不要說東山遙遠,那簡陋的隱居之所,常在夢中縈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歸途中的景色與情感。詩中,「春流急不淺」與「歸枻去何遲」形成對比,既展現了春水的湍急,又暗示了歸途的遲緩與旅人的愁緒。後兩句通過「夕陽花水時」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彩虹與鸕鶿的出現,爲畫面增添了生動與希望。結尾的「衡門在夢思」則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岑參詩歌的獨特魅力。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