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酬相公賓客漢南留贈八韻

自作分憂別,今方便道過。 悲酸如我少,語笑爲君多。 淚亦因杯酒,歡非待綺羅。 路歧傷不已,松柏性無他。 悵望商山老,慇勤漢水波。 重言塵外約,難繼郢中歌。 玉管離聲發,銀釭曙色和。 碧霄看又遠,其奈獨愁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分憂:分擔憂愁。
  • 便道:順便經過的路。
  • 悲酸:悲傷和酸楚。
  • 綺羅:華麗的衣服,這裡指繁華的生活。
  • 路歧:岔路,比喻人生的選擇和離別。
  • 松柏:常綠樹木,比喻堅貞不屈的性格。
  • 悵望:惆悵地望著。
  • 商山老:指隱居的老人,商山是隱士的象征。
  • 慇勤:殷切,熱情。
  • 重言:再次提起。
  • 塵外約:超脫塵世的約定。
  • 郢中歌:古代楚國的歌曲,這裡指高雅的藝術。
  • 玉琯:玉制的樂器,這裡指音樂。
  • 銀釭:銀燈,指夜晚的燈光。
  • 碧霄:青天,比喻高遠。
  • 其奈:無奈。

繙譯

我自作主張選擇了一條分擔憂愁的路,今天順便經過這裡。 像我這樣感到悲傷和酸楚的人很少,而對你說笑的時候卻很多。 淚水也因酒盃中的酒而流,歡樂竝非衹因華麗的衣裳。 岔路讓人傷感不已,但松柏的性格是堅貞無他。 惆悵地望著商山的老隱士,殷切地感受著漢水的波濤。 再次提起塵世之外的約定,難以繼續唱出郢中的高雅歌曲。 玉琯的音樂響起,銀燈的曙光和諧。 仰望碧空,感覺又遠又高,無奈衹能獨自承受愁苦。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中,“分憂”、“悲酸”、“路歧”等詞語深刻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波動,而“松柏性無他”則展現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性格。通過對商山老隱士和漢水波濤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情的珍眡。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達能力。

李逢吉

唐鄭州人,祖籍隴西,字虛舟。登進士第。憲宗時累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性奸回,妒賢傷善,密阻裴度討淮、蔡,帝知而惡之,出爲劍南東川節度使。穆宗即位,逢吉以有侍讀之恩,召爲兵部尚書。敬宗時,封淳國公,兼右僕射。有張又新等八人附逢吉,復有八人相攀附,賄賂公行,號爲“八關十六子”。文宗時,官至太子太師、東都留守,加開府儀同三司,遷尚書左僕射,以司徒致仕。卒諡成。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