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嘆
漢臣一沒丁零塞,牧羊西過陰沙外。
朝憑南雁信難回,夜望北辰心獨在。
漢家茅土橫九州,高門長戟封王侯。
但將鐘鼓悅私愛,肯以犬羊爲國羞。
夜宿寒雲臥冰雪,嚴風觸刃垂旌節。
丁年奉使白頭歸,泣盡李陵衣上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漢臣:指漢朝的使臣或官員。
- 丁零塞:古代邊塞名,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 牧羊:這裏指蘇武被匈奴扣留期間,被迫牧羊的故事。
- 陰沙:指邊塞的沙漠。
- 南雁:指南飛的雁,古人常以雁傳書,表示思念或消息。
- 北辰:北極星,古人常以北辰象徵君主或國家。
- 茅土:指封地,古代帝王賜予功臣的土地。
- 九州:古代中國分爲九個州,泛指中國全境。
- 高門長戟:指貴族或高官的府邸,長戟是古代儀仗用具。
- 鐘鼓:指宮廷中的音樂,這裏用來形容享樂。
- 犬羊:比喻外族或敵人。
- 嚴風:寒冷的風。
- 觸刃:觸及刀刃,形容極度的寒冷。
- 垂旌節:指使臣的旌節,象徵身份和使命。
- 丁年:壯年。
- 奉使:出使。
- 白頭歸:指年老時歸來。
- 李陵:西漢名將,因戰敗投降匈奴,後被漢朝誤解,不得歸國。
翻譯
漢朝的使臣一旦被囚禁在丁零塞,就像蘇武一樣被迫在西部邊塞的沙漠中牧羊。 早晨依靠南飛的雁傳遞消息,但信件難以返回,夜晚望着北極星,心中仍然忠誠於國家。 漢朝的封地遍佈九州,高大的門和長戟標誌着王侯的尊貴。 但宮廷中只顧享樂,哪裏肯將外族視爲國家的恥辱。 夜晚在寒冷的雲中臥於冰雪之上,嚴寒的風觸及刀刃般的冷,使臣的旌節垂下。 壯年時出使,白髮蒼蒼才歸來,淚水滴盡,如同李陵衣上的血跡。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漢朝使臣在邊塞的艱難生活,表達了對忠誠與犧牲的讚頌。詩中,「漢臣一沒丁零塞」直接點明瞭使臣的困境,而「牧羊西過陰沙外」則借用了蘇武的典故,增強了詩的歷史厚重感。後文通過對漢朝宮廷與邊塞使臣生活的對比,揭示了朝廷的享樂與邊疆的艱苦,以及使臣對國家的忠誠與犧牲。最後以李陵的悲劇作結,加深了對使臣命運的同情與對忠誠精神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