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山寺肄業送懷坦上人
流水何山分,浮雲空中遇。
我生無根株,聚散亦難固。
憶昨鬥龍春,巖棲侶高步。
清懷去羈束,幽境無滓污。
日落九峯明,煙生萬華暮。
茲歡未雲隔,前笑倏已故。
四時難信留,百草換霜露。
離襟一成解,悵抱將何諭。
驚泉有餘哀,永日誰與度。
緬思孤帆影,再往重江路。
去去忽悽悲,因風暫回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肄業(yì yè):指在寺廟中學習佛法。
- 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 根株:比喻事物的根基或基礎。
- 鬥龍春:可能指春天的一種活動或景象,具體不詳。
- 巖棲:指在山岩間居住,比喻隱居。
- 幽境:幽靜的環境。
- 滓污(zǐ wū):污穢,不潔淨。
- 離襟:離別的衣襟,比喻離別的情感。
- 悵抱:憂愁的懷抱。
- 緬思:深思,追憶。
翻譯
流水在何處分流,浮雲在空中相遇。 我的人生沒有根基,聚散也難以穩固。 回憶起春天鬥龍的時光,與隱居的夥伴在巖間高步。 清靜的心懷遠離了束縛,幽靜的環境沒有污穢。 夕陽照亮了九峯,煙霧在萬華山間升起,暮色降臨。 這份歡樂未能持續,之前的歡笑已成過去。 四季難以長久停留,百草隨着霜露變換。 離別的情感一旦解開,憂愁的心情將如何表達。 驚起的泉水帶着哀愁,漫長的日子與誰共度。 深思那孤帆的影子,再次踏上重江之路。 離去時忽然感到悲傷,因風而暫時回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流水、浮雲等自然景象,表達了人生無常、聚散難定的感慨。詩中「我生無根株」一句,深刻描繪了人生的漂泊不定。後文通過對春天鬥龍、巖棲幽境的回憶,以及對離別情感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對過往歡樂的懷念和對未來孤獨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和對友情、自然的深切留戀。
李騭
唐隴西成紀人,家於涔陽。文宗大和中,居無錫慧山寺,讀書三載。開成中,爲荊南節度巡官,後祠部員外郎。宣宗大中間,爲山南西道節度副使。懿宗鹹通中,官太常少卿、弘文館學士。七年,召充翰林學士,加知制誥,遷中書舍人。九年,出院,授檢校左散騎常侍、江西觀察使。
► 8篇诗文
李騭的其他作品
- 《 讀惠山若冰師集因題故院 其五 》 —— [ 唐 ] 李騭
- 《 自惠山至吳下寄酬南徐從事 》 —— [ 唐 ] 李騭
- 《 讀惠山若冰師集因題故院三首 》 —— [ 唐 ] 李騭
- 《 讀惠山若冰師集因題故院 其四 》 —— [ 唐 ] 李騭
- 《 讀惠山若冰師集因題故院三首 》 —— [ 唐 ] 李騭
- 《 判幸倅求免稅丁 》 —— [ 唐 ] 李騭
- 《 讀惠山若冰師集因題故院三首 》 —— [ 唐 ] 李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