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 李嶠
雲端想京縣,帝鄉如可見。 天涯望越臺,海路幾悠哉。 六月飛鵬去,三年瑞雉來。 境遙銅柱出,山險石門開。 自我違瀍洛,瞻途屢揮霍。 朝朝寒路多,夜夜征衣薄。 白簡承朝憲,朱方撫夷落。 既弘天覆廣,且諭皇恩博。 皇恩溢外區,憬俗詠來蘇。 聲朔臣天子,壇場拜老夫。 降宮韜將略,黃石寢兵符。 返旆收龍虎,空營集鳥烏。 日落澄氛靄,憑高視襟帶。 東甌抗于越,南鬥臨吳會。 春色繞邊陲,飛花出荒外。 卉服紛如積,長川思遊客。 風生丹桂晚,雲起蒼梧夕。 去舳艤清江,歸軒趨紫陌。 衣裳會百蠻,琛贐委重關。 不學金刀使,空持寶劍還。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安輯:安撫平定。
  • 嶺表:嶺外,即五嶺以南地區,今廣東、廣西一帶。
  • 京縣:京城。
  • 帝鄉:皇帝的故鄉,也指京城。
  • 越臺:指越王臺,在今浙江紹興。
  • 瑞雉:吉祥的雉鳥,象徵吉祥。
  • 銅柱:古代邊疆的一種標誌。
  • 石門:險要的山口。
  • 瀍洛:指洛陽,因瀍河和洛河流經洛陽而得名。
  • 揮霍:迅速,這裏指旅途的迅速流逝。
  • 白簡:古代御史彈奏時所用的白色竹簡。
  • 朱方:指南方。
  • 夷落:指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 天覆:天子的庇護。
  • 皇恩:皇帝的恩典。
  • 憬俗:邊遠地區的民衆。
  • 來蘇:指民衆得到復甦和安寧。
  • 聲朔:指皇帝的命令。
  • 壇場:舉行儀式的場所。
  • 老夫:詩人自指。
  • 降宮:指皇帝的宮殿。
  • 韜將略:隱藏軍事策略。
  • 黃石:指黃石公,古代傳說中的兵法家。
  • 寢兵符:停止使用兵符,即停止軍事行動。
  • 返旆:回師。
  • 空營:空蕩的軍營。
  • 卉服:用草編織的衣服,指邊遠地區民衆的服飾。
  • 長川:長河。
  • 丹桂:桂樹的一種,秋季開花,香氣濃郁。
  • 蒼梧:山名,在今廣西。
  • 舳艤:船隻停泊。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百蠻:指邊遠地區的各民族。
  • 琛贐:珍寶貢品。
  • 金刀使:指用金刀作爲信物的使者。

翻譯

站在雲端思念京城,彷彿可以看到帝鄉。 遠望天涯的越王臺,海路漫長而遙遠。 六月飛鵬離去,三年吉祥的雉鳥歸來。 遙遠的邊境銅柱顯現,險峻的山口石門敞開。 自從離開洛陽,旅途匆匆。 每天都是寒冷的路途,夜夜征衣單薄。 手持白簡承擔朝政,朱方安撫邊民。 既弘揚天子的庇護,又宣諭皇恩的廣博。 皇恩溢滿邊疆,邊民歌頌復甦。 皇帝的命令傳達到我,壇場上拜謝老夫。 皇帝的宮殿隱藏軍事策略,黃石公的兵符不再使用。 回師收攏龍虎,空蕩的軍營聚集鳥烏。 日落時分澄澈的氛圍,憑高遠望襟帶之地。 東甌對抗于越,南鬥星臨照吳會。 春色環繞邊陲,飛花飄出荒外。 邊民的草編衣服堆積如山,長河思念着遊客。 風中丹桂的香氣晚來,雲起蒼梧山在夕陽下。 離開船隻停泊的清江,歸途上奔向京城的道路。 衣裳會聚百蠻,珍寶貢品委於重關。 不學金刀使者,空持寶劍歸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嶠在完成安撫嶺南任務後的歸途中的所思所感。詩中,詩人通過對京城的思念、旅途的艱辛、皇恩的廣博以及邊疆的安寧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和平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雲端想京縣」、「海路幾悠哉」等,展現了詩人高遠的情懷和深沉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李嶠作爲唐代著名詩人的藝術成就。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