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睹春榜

· 李洞
未老鬢毛焦,心歸向石橋。 指霞辭二紀,吟雪遇三朝。 連席頻登相,分廊尚祝堯。 回眸舊行侶,免使負嵩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焦急,焦慮。
  • 石橋:比喻堅定的歸宿或目標。
  • 二紀: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二紀即二十四年。
  • 三朝:指三個朝代的時間。
  • 登相:指登上相位,即成爲高官。
  • 分廊:指在朝廷中分得的職位或地位。
  • 祝堯:祝頌堯帝,比喻對君主的忠誠和祝福。
  • 回眸:回頭看。
  • 行侶:同行的人。
  • 負嵩樵:揹負嵩山的柴火,比喻承擔重任或辛苦勞作。

翻譯

尚未老去,但鬢髮已顯焦急,心中嚮往着那堅定的歸宿——石橋。 手指着霞光告別了二十四個春秋,吟唱着雪花經歷了三個朝代的變遷。 頻繁地在相位上進退,分得的廊道中依然忠誠地祝福着君王。 回頭望向舊日的同行夥伴,希望他們不必再揹負嵩山的重擔。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堅定信念的追求。詩中「未老鬢毛焦」一句,既描繪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焦慮,也暗示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不安。通過「心歸向石橋」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堅定目標的嚮往。後文通過對過去歲月的回顧和對未來的展望,展現了詩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忠誠與堅持,以及對同行者的深切關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賈島爲詩,鑄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遊蜀卒。有詩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