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八拾遺

二十中郎未足希,驪駒先自有光輝。 蘭亭宴罷方回去,雪夜詩成道韞歸。 漢苑風煙吹客夢,雲臺洞穴接郊扉。 嗟予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磯。
拼音

譯文

二十歲拜中書郎也沒有什麼可值得希罕,你像驪駒一般,早就放射光輝。參加蘭亭宴飲完了,你象方回一樣高興回去,你的愛人也像謝道韞那般。在雪夜成詩後便得意迴歸。那京都宮苑的風煙是你們的夢幻在飛舞,你們要去的雲臺洞穴,緊接着京城外城的門扉。可嘆我長久以來便像相如那般才包病閒居,請你到華州以後代我去造訪一下太公的釣磯。

注釋

令狐八拾遺:令狐綯,作者友人,時任左拾遺。裴十四:令狐楚(綯父)之婿。華州:今陝西華縣。 中郎:即中書郎,官名。《晉書·荀羨傳》:“除北中郎將,徐州刺史,······時年二十八,中興方伯未有如羨之少者。”希:一作“稀”。 驪駒(líjū):黑馬。漢樂府《陌上桑》:“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蘭亭:指王羲之聚會之蘭亭。讌(yàn):即“宴”,宴會。方回:郗愔字方回,爲王羲之的姐夫。 道韞(yùn):晉謝安之侄女,即謝安大兄謝無奕之女。《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以?’兄子胡兒曰:‘撤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漢苑:《三輔黃圖》:“集靈宮、集仙宮、存仙殿、存神殿、望仙台、望仙觀俱在華陰縣界。”漢苑指此。 雲臺洞穴:《華山志》:“嶽東北有云臺峯。······下有一穴。昔有人入此穴出東方山行,雲經黃河底,上聞流水之聲。”按雲臺洞穴下通黃河,而黃河又與西安之北的渭河相通,故云“接郊扉”,“郊扉”,指京師外城城門。 臨邛(qióng)渴:均爲司馬相如行事。臨邛,指臨邛令王吉。司馬相如宦遊不遂意與王吉最友善。渴:指司馬相如有消渴疾,即今糖尿病;此處將“臨邛”與“渴”組合,意謂像司馬相如一樣宦遊不遂,家貧抱病。 釣磯(jī):指姜太公隱居釣魚所坐之處。《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於渭之陽。”

《令狐八拾遺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送行詩,幾乎全篇用典。首聯誇耀友人的稀罕才華;頷聯極贊友人夫妻二人才華出衆;頸聯勸友人不必憂愁,語言有調侃的意味;尾聯用司馬相如患消渴病比喻自己的科舉不登和沒有妻子,對友人表示羨歎。這首詩用典自然,語言簡練樸素而富有神韻。

賞析

此詩爲贈詩,雖爲作者早期作品,但已有李詩的一大特點,就是大量用典,而且往往多個典故雜和運用,幾乎全篇用典。不用這些典故,詩意便平庸乏味,格調不高,用典以後語言雖簡練樸素而富有神韻,而富有詩意。 首聯第一句一來反用其意,說二十歲作中郎並不足以稀罕,其實意思是說裴二十歲有了中郎官階已經很少見了,而第二句用典故補滿不值得稀罕的原因,原因就是裴作爲驪駒本來就應該早早表現出自己的光輝,以後更是前途不可限量,作爲一般人也許這點成績值得稀罕誇耀,但作爲“驪駒”這是在人意料之中,理所當然的。“驪駒”巧用了三個典故,明用古人歷來表示青年才俊爲“驪駒”;又指明其青年才俊的同時,已經有了美麗堅貞的妻子“羅敷”,暗啓下文;又暗用《大戴禮》“《驪駒》,逸《詩》篇名,客欲去歌之”,表明這是離別筵席。 頷聯用典較直接,就是一幫人在筵席上作詩唱和,而裴夫妻二人,很有才華,有如當年方回在蘭亭寫詩作集,有如當年道韞在雪夜詠雪作絮,總之極贊夫妻二人才華出衆。 頸聯大意是說,裴此離去,必然會懷念故里,但不必憂愁,雲臺洞穴可以供君遊賞,在這裏指裴此去華洲也許是一種好的機遇,古人多用遇仙比喻仕途順達,而且這裏還暗用劉阮雲臺遇仙女典故比喻夫妻二人。語言有調侃的意味。 尾聯用司馬相如患消渴病比喻自己的此時科舉不登和沒有妻子的兩個方面,而“便欲因君問釣磯”,即從這兩方面對裴進行羨歎和調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驪駒(lí jū):古代指一種駿馬,這裡比喻才華出衆的人。
  • 蘭亭: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裡代指文人雅集。
  • 方廻:指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字子敬,小字方廻。
  • 道韞:指謝道韞,東晉女詩人,才女。
  • 漢苑:指漢代的皇家園林,這裡泛指古代的宮苑。
  • 雲台:古代宮中的高台,這裡可能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洞穴:這裡可能指隱居的地方。
  • 郊扉:指城郊的門戶,這裡可能指隱居的地方。
  • 臨邛渴:指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司馬相如因貧睏而賣文爲生,卓文君則以賣酒爲生,兩人在臨邛(今四川邛崍)相遇竝相愛。這裡比喻作者自己的貧睏和渴望得到賞識的心情。
  • 釣磯:指釣魚的地方,這裡比喻隱居或閑適的生活。

繙譯

二十嵗成爲中郎竝不值得稀奇,真正的才華就像那光煇的驪駒。 蘭亭宴會結束後,方廻才離去,雪夜詩成,道韞才歸來。 漢苑的風菸吹動著旅人的夢境,雲台的洞穴似乎連接著郊外的門戶。 唉,我長久以來懷抱著臨邛的渴望,便想借你的力量詢問那釣魚的磯石。

賞析

這首詩是李商隱寫給令狐綯的,表達了自己對才華的自信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通過“驪駒”、“蘭亭”、“道韞”等典故,展現了詩人對才華和文人雅集的曏往。後兩句則通過“漢苑”、“雲台”等意象,描繪了一種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最後兩句則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得到賞識的渴望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複襍而微妙的情感。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