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德裕輓歌

· 李昱
徐君先裔中山人,作令來字花溪民。至元年間一大治,百里藹藹桑麻春。 只今相去百餘載,甘棠不伐懷其仁。乃知作善天降禎,衣冠後代何振振。 其孫德裕才卓犖,壯年談笑紅蓮幕。逸氣棱棱萬里駒,高懷矯矯層霄鶴。 晚節無心向朝市,自識山林有真樂。杜門不復趨權豪,竟與時流如枘鑿。 忽朝議事忤鄉童,鑠金織具嬰其兇。鳳陽閱歲歿王事,長淮浪險多蛟龍。 遊魂欲歸道路遠,梧桐葉底隨秋風。有子積憤填心胸,晝夜號泣呼蒼穹。 幾回頓絕欲俱死,身着麻衣走千里。哀聲欲斷楚山雲,血淚應添楚江水。 艱難收骨歸故鄉,思欲與親雪其恥。一日思親十二時,夜臥慈顏夢魂裏。 臥薪嚐膽仇不忘,繡衣持節來東方。揮強扶弱問民苦,白筆凜凜飛秋霜。 親仇從此獲一雪,魑魅魍魎何由藏。長塗赫日屋埃黃,行行械繫投邊方。 鄉中耆舊皆嘆息,徐家孝子真難得。老夫聞之亦喜舞,爲寫長歌相勸激。 我歌不獨誇鄉閭,要使觀風達宸極。君不見孝子即忠臣,會見簪纓繼前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徐君德裕挽歌 - 徐君:指徐君德裕;裕:富足。挽歌:哀悼歌。

繙譯

徐君德裕挽歌

徐君是中山人的後裔,以作令的名義來到花谿做官。在元朝年間,他有一番偉大的治理,使得百裡範圍內桑麻繁茂,春天一片生機盎然。

如今已經過去百餘年,甘棠樹都沒有砍伐,懷唸他的仁德。才明白行善會得到天降禎福,後代子孫的衣冠風採是如此顯赫。

他的孫子德裕才華出衆,年輕時在紅蓮幕下談笑風生。他的氣質高雅如千裡馬,志曏高遠如層雲之鶴。

晚年不再關心朝廷政事,自知在山林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閉門不再追逐權貴,最終與時代潮流如同榫鑿一般契郃。

突然有一天因議事得罪鄕裡的人,被陷害而失去了金銀織物。在鳳陽閲嵗時,王事混亂,長江浪湧,危險重重。

遊魂欲歸,道路遙遠,梧桐葉隨鞦風飄落。他的子孫積憤填胸,晝夜哀號呼喚蒼天。

幾次想斷絕一切以求死,身穿麻衣行千裡。悲聲欲斷楚山雲,淚水應該增加楚江水。

艱難地將骨灰帶廻故鄕,想要爲親人洗刷恥辱。一日之中十二個時辰都在思唸親人,夜晚夢中見到慈祥的麪容。

臥薪嘗膽,仇恨不忘,身著華麗衣裳前往東方。揮強扶弱,詢問百姓的苦難,白筆寫下冷冷的鞦霜。

親仇從此得到一次報雪,邪魔鬼怪何処藏身。長塗赫日,房屋塵土黃,行走間被綑綁投曏邊疆。

鄕裡的老人們都感歎不已,徐家的孝子真是難得。老夫聽聞也歡喜跳舞,爲了寫下長歌相互鼓勵。

我的歌不僅僅是誇贊鄕裡,更要讓人們看到風氣通達至朝廷極致。難道你們不知道孝子即忠臣,見到簪纓就繼承前人的功勣。

賞析

這首挽歌以徐君德裕及其後代爲主題,描述了徐君的仁德和後代德裕的才華,以及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所經歷的榮辱得失。詩中表現了對家國情懷的忠誠,對親人的深情,以及對正義的追求。通過挽歌的形式,展現了徐君及其後代的高尚品德和堅貞不渝的精神,躰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孝道、忠義等價值觀的推崇。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號中和。至元三年闢爲四川行省員外郎,九年改東川順慶宣課大使。官至成都防城總管。卒諡忠敏。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