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何贊府遊壽山詩韻

· 李昱
我昔手持綠玉杖,遍觀壽山寺外崒嵂之奇峯。天風吹我衣,雲氣蕩我胸。 峯形峙爲五,煙霞有路遙相通。橫秋雙澗橋,影枕寒潭空。 上有欲落不落之怪石,下有半枯半活之欹鬆。一峯凌紫霄,曙色何曈曨。 金雞喚醒海底日,絕頂尚有蒼涼蹤。一峯翠氤氳恍如,武陵之景迷西東。 山泉春雨餘,流出桃花紅。在右一峯若覆釜,氣蒸雲霧秀所鍾。 西看瀑泉吼飛雪,乃有一峯迥出倒掛虹影于晴穹。 一峯後顧復何似,屓贔儼若蟠蛟龍。輸青獻翠千萬狀,並視培塿誇豪雄。 香爐紫煙遠莫致,廬山謾詫金芙蓉。伊昔當年紫陽翁,二三賢俊題名同。 嗟予寥落生苦晚,不得追陪杖履遊其中。兜率臺高花雨濛,金仙趺坐青蓮宮。 何當復約哦鬆公,靈岩石室幽絕處,笑揮白玉麈尾盡日相過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壽山: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
崒嵂(zú lǚ):高聳的樣子。
煙霞:雲霧。
橫秋:橫跨秋水。
澗橋:橋橫跨在澗谷之上。
欹鬆:傾斜的松樹。
凌紫霄:高聳入紫霞之中。
曙色:早晨的光色。
金雞:傳說中的神鳥,能叫醒海底的日出。
蒼涼:淒涼。
翠氤氳(cuì yīn yūn):翠綠的霧氣。
武陵:古地名,指山水秀麗的地方。
覆釜:形容山勢如覆蓋着一個大鍋。
氣蒸雲霧秀所鍾:形容山上雲霧繚繞,景色優美。
瀑泉:瀑布和泉水。
倒掛虹影:形容虹的影子倒掛在山峯上。
屓贔(xì bì):形容山峯高聳挺拔。
輸青獻翠:形容山峯色彩鮮豔。
培塿(péi lǒu):高大的山峯。
廬山:即壽山,又稱廬山,位於江西九江市。
金芙蓉:傳說中的一種美麗花卉。
紫陽翁:傳說中的仙人。
兜率臺:廬山名勝之一,位於廬山東南部。
金仙:傳說中的仙人。
青蓮宮: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翻譯

我曾手持翠綠的玉杖,漫步在廬山寺外高聳入雲的奇峯之間。清風吹拂着我的衣裳,雲霧在我胸間飄蕩。
峯峙如五指伸展,雲霧在它們之間形成通途。橫跨秋水的雙橋,倒映在寒潭之上。
上方有那些看似隨時會墜落的怪石,下方有半死半活的傾斜松樹。一座峯高聳入紫霄,晨光映照着它的輪廓。
金雞喚醒海底的太陽,山巔上依然留有淒涼的痕跡。一座峯翠綠如煙,彷彿迷失在武陵的美景之中。
山泉和春雨交融,流淌出桃花般的紅色。在右側一座峯宛如覆蓋着一個大鍋,氣霧繚繞,如同展示着山峯的風采。
向西眺望,瀑布水聲如雷,彷彿有一座峯高懸倒掛虹影于晴空之中。
一座峯迴首望去又如何,高聳挺拔,猶如蟠龍。色彩鮮豔,氣勢雄壯。
香爐中飄出的紫煙遙遠難及,廬山的美景讓人驚歎。當年的紫陽翁,和其他賢俊們都曾在此留名。
唉,我孤獨地生活在這個苦難的晚年,無法再與他們一同漫步山間。兜率臺高聳,花雨飄灑,金仙坐在青蓮宮中。
何時能再次與鬆公相約,到靈岩石室幽靜之處,笑談白玉麈尾,度過整日相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通過對山峯、雲霧、瀑布等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讚美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修辭手法,使得整體意境優美而富有詩意。詩人對廬山的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讀來讓人彷彿置身於山間,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與神奇。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號中和。至元三年闢爲四川行省員外郎,九年改東川順慶宣課大使。官至成都防城總管。卒諡忠敏。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