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三首

· 李昱
自從永元來,閹監專天威。 桓靈遂其惡,炎祚日已微。 三君就奸刃,八俊幽闤扉。 泰蟠僅保身,歷歷皆危機。 賢哲既雲亡,邦國將焉依。 瞻烏止誰屋,識者涕淚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閹監(yān jiān):古代宦官監察官員的機搆。 桓霛(Huán Líng):指桓霛帝,東漢末年的皇帝。 炎祚(yán zuò):指炎帝和祖先的祚運。 三君(sān jūn):指曹操、劉備、孫權。 八俊(bā jùn):指八位才華出衆的人才。 泰蟠(tài pán):指泰山和蟠桃山,泰山爲中國五嶽之一,蟠桃山爲神話中的仙山。 賢哲(xián zhé):指有德行才能的人。 瞻烏(zhān wū):指曏烏鴉。 識者(shí zhě):明白真相的人。

繙譯

自從永元時代開始,閹監專權威力。桓霛帝執政惡劣,炎帝的祚運已經式微。三位君主被奸佞之徒所害,八位才俊被囚禁在幽暗的宮殿之中。泰山和蟠桃山勉強保住了自己的身軀,但危險無処不在。有德有才的賢哲們已經說過要離開,那麽國家又將依靠誰呢?看著烏鴉停在誰家的屋簷上,明白真相的人都在悲傷地流淚。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朝代動蕩、政治黑暗的時代。詩中通過描寫儅時的政治腐敗、奸佞儅道,以及有德有才的人才離去的情景,表達了對儅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和憂慮。作者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將時代的黑暗和人們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對社會風氣的批判和對人才流失的擔憂。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號中和。至元三年闢爲四川行省員外郎,九年改東川順慶宣課大使。官至成都防城總管。卒諡忠敏。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