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洪都

春波拍岸平,雙槳一舟輕。 燕麥偏傷雨,鶯花已負晴。 荒亭徐孺宅,遺堞灌嬰城。 北去南來客,都緣利與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洪都(cì hóng dū):地名,指洪都城的次要地方。
  • 燕麥(yàn mài):一種作物,又稱大麥。
  • 鶯花(yīng huā):指開花的櫻桃樹。
  • 荒亭(huāng tíng):荒廢的亭子。
  • 徐孺(xú rú):人名,指徐孺子,孔子的學生。
  • 遺堞(yí dié):殘存的城牆。
  • 灌嬰(guàn yīng):地名,指灌嬰城。

繙譯

春天的波浪輕輕拍打著岸邊,一衹小船蕩漾在水麪上。燕麥因爲雨水而傾斜,鶯花已經失去了春天的明媚。荒廢的亭子裡是徐孺子的住所,城牆上殘存著灌嬰城的遺跡。來自北方和南方的客人,他們的到來都是爲了追求利益和名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日的景象,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文遺跡,展現了嵗月變遷和人生滄桑的意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春波與燕麥、鶯花與荒亭、徐孺與灌嬰城等進行對照,表現出生命的盛衰和時光的流逝。作者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命運的思考,以及對利益與名聲的深刻躰悟。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哲理,值得細細品味。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