鷦鷯園十七絕爲黃與東賦八桂堂

結樓依東城,樓高淩睥睨。 吾欲覽大荒,浮雲莽不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鷦鷯(jiāo liáo):一種小鳥,古代傳說中有美好的象徵意義。
  • (jué):古代詩歌體裁之一,每首四句。
  • (huáng):指黃河,代表北方。
  • (dōng):代表東方。
  • (fù):賦詩,寫詩。
  • 桂堂(guì táng):桂花香的堂屋,意爲美好的居所。

翻譯

在鷦鷯園裏寫了十七首絕句,題爲《黃與東賦八桂堂》。

依託東城建起的樓閣,樓高聳入雲霄,俯視着周圍的景色。 我想要去看一看遼闊的大荒原,但浮雲密佈,遮擋了我的視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鷦鷯園中憑高遠眺的情景,展現了對大自然的嚮往和探索精神。詩中運用了高聳的樓閣和浮雲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內心的豪邁和追求。整體氛圍清新脫俗,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獨特感悟和情感表達。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