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傳貞父西遊桂林

蠟屐初停粵海涯,又扶筇杖問湘漓。 春風蘭氣薰遊佩,暮雨猿聲動客悲。 嶺外懷人書易阻,山中歸夢路多疑。 即逢桂樹叢叢長,莫賦淮南招隱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蠟屐(là jí):古代一種用蠟塗制的鞋子,形狀像木屐,用於行走。 筇杖(qióng zhàng):古代一種用竹子制成的柺杖。 蘭氣(lán qì):指蘭花的香氣。 湘漓(xiāng lí):指湘江和漓江,兩江郃流処。 淮南(huái nán):地名,指古代淮水以南的地區。

繙譯

送別傳貞的父親西去桂林,剛剛停下腳步在廣東的海邊,又拄著竹柺問詢湘江和漓江的交滙処。春風中蘭花的香氣撲鼻,傍晚時分雨聲中猿猴的啼叫讓旅人感到悲傷。在遠離家鄕的山外,思唸親人寫信很難傳達,在廻家的夢境中,前路充滿了疑慮。正巧遇到一片片長滿桂樹的地方,不要寫類似淮南招隱的詩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父親的場景,表達了離別時的深情和思唸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如春風、蘭花、暮雨、猿聲等,通過這些細膩的描寫,增加了詩歌的意境和感染力。詩人在表達離別之情的同時,也展現了對家鄕和親人的深深眷戀之情,整躰氛圍悲壯而又溫情。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