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增江舟中與仁伯代驤兩弟小酌

何事登高會,翻爲蕩槳遊。 青山曾幾日,滄海正宜秋。 落照低鴻影,空江罷釣舟。 舉杯兄弟在,不動插萸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增江:指在九月的時候,江水水位上漲。
仁伯:指詩人的朋友。
代驤:指詩人的朋友。
小酌:輕輕地喝酒。
登高:登上高処。
蕩槳:劃船。
青山:高大的山。
滄海:遼濶的海洋。
落照:夕陽的餘暉。
低鴻:低飛的大雁。
插萸:古代祭祀時插在酒盃旁的植物,象征著思唸。

繙譯

在九月的增江之時,我們在船中與仁伯和代驤兩位兄弟一起小酌。
爲何要登高相會,衹是爲了蕩槳在江中遊玩。
青山曾經見証了多少日子,滄海此刻正值鞦天。
夕陽的餘暉映照下,低飛的大雁在空中掠過,江麪上的船也停止了垂釣。
擧起酒盃,兄弟們在一起,衹是有些愁緒難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們在九月增江之時一起小酌的情景。詩中通過描繪青山、滄海、落照和低飛的大雁等景物,展現了鞦天的甯靜和美麗。詩人與兄弟們共飲一盃,卻仍有愁緒在心頭縈繞,表達了人生中難以消除的憂慮和無奈。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誼和生活的熱愛與思考。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