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日即景

忽忽春將暮,俄過三月三。 草誰憐益母,花自媚宜男。 乍到尋巢燕,初眠上箔蠶。 新茶與新筍,鄉味憶江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忽忽: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 :不久,一會兒。
  • **益母:益母草,一種常見的草葯。
  • 宜男:萱草的別稱,古人認爲孕婦珮戴萱草花會生男孩 。
  • 乍(zhà)到:剛剛來到。
  • 上箔(bó)蠶:蠶生長到一定堦段,會爬到蠶箔上準備吐絲結繭,蠶箔是養蠶器具。

繙譯

時光匆匆,春天快要過去了,轉眼間就過了三月初三。有誰會憐惜叢生的益母草呢,萱草花卻獨自盛開,嬌豔動人。初來乍到的燕子忙著尋找舊巢,蠶兒開始爬上蠶箔,準備吐絲結繭。看到新出的茶葉和鮮嫩的竹筍,不禁勾起了我對江南家鄕風味的深深思唸。

賞析

這首詩描繪晚春景象,抒發思鄕之情。首聯“忽忽春將暮,俄過三月三”,寫時間飛逝,春天接近尾聲,短短十個字,營造出時光匆匆之感。頷聯“草誰憐益母,花自媚宜男”,通過“憐”與“媚”的對比,無人憐惜的益母草和獨自娬媚的萱草花形成鮮明對照,暗喻自身処境,蘊含孤獨落寞情緒。頸聯“乍到尋巢燕,初眠上箔蠶”,細膩描繪了春末特定景象,新來的燕子覔巢,蠶兒準備吐絲,充滿生機又帶有甯靜氣息,爲尾聯情感抒發做鋪墊。尾聯“新茶與新筍,鄕味憶江南”,點明主旨,看到新茶與新筍,自然聯想到江南家鄕味道,濃烈的思鄕情噴湧而出。整首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詞簡潔質樸,在對暮春平常事物的描寫中,深入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富有韻味。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