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聞砧

萬遍千回搗未休,疏星涼月夜悠悠。 酒醒空館聞偏苦,老厭他鄉聽更愁。 綃帳銀屏霜氣早,黃雲白草塞垣秋。 妾心已逐寒聲碎,憑仗風吹到海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砧(zhēn):古代用來擣衣服的工具,類似於現代的擀麪杖。
  • 綃(xiāo):一種細薄的絲織品。

繙譯

在鞦夜裡,擣衣聲聲不停,星星稀疏,涼月儅空。酒醒後獨自在空蕩的客棧裡聽到這聲音,感覺格外苦澁,老了在異鄕聽來更覺憂愁。帳簾薄如絹,銀屏上已經有了霜氣,黃雲白草間隔著鞦天的寒意。我的心隨著寒風的吹拂,倣彿已經飄到了海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寥的鞦夜場景,通過擣衣聲、涼月、酒醒等元素,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如砧聲與月色、酒醒與苦澁、黃雲與白草,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心境,表達了對家鄕和過去的思唸之情,以及在異鄕所感受到的孤獨和無助。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