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三貞堂

客行蘭溪上,有屋甚煒煌。 借問誰所居,雲是世節堂。 世節果何爲,一門凜三孀。 三孀本一姓,婉娩金玉相。 父兄實佳士,夫子各才良。 于歸期白首,中道俱淪亡。 韶華豈弗念,夙昔佩禮章。 捐生以相從,之死庸何傷。 此身寧足顧,老稚誰扶匡。 節義古所重,焉敢違綱常。 無貽九京羞,旌表非所望。 一孀逝已久,二孀政康強。 存者膺孝養,沒者留芬芳。 而客聞此語,流涕忽沾裳。 寄言觀風使,採之獻明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世節堂(shì jié táng):指曾氏三貞堂中的一處地名,堂即房屋之意。 三孀(sān shuāng):指三位守節的寡婦。 婉娩(wǎn wǎn):形容美麗動人。 金玉(jīn yù):比喻美好的女子。 韶華(sháo huá):指美好的年華。 佩禮章(pèi lǐ zhāng):指佩戴禮物和章節。 庸(yōng):平凡。 老稚(lǎo zhì):指老人和小孩。 扶匡(fú kuāng):扶助。 綱常(gāng cháng):指社會道德規範。 九京(jiǔ jīng):指京城,即首都。 旌表(jīng biǎo):指表彰。 芬芳(fēn fāng):指美好的品德。

翻譯

曾經在蘭溪上行走時,看到一座房屋異常華麗。 我問這裏是誰的住所,得知是世節堂。 世節堂裏的女子們,守節的精神是爲了什麼? 她們三位寡婦,原本同姓,卻各自美麗如金玉。 她們的父兄都是傑出的人士,丈夫們也各有才華。 到了老年,卻都遭遇了不幸。 美好的年華怎能不懷念,曾經的榮耀和禮節如何能忘記。 她們捨棄生命相隨,死亡又何足惜。 這樣的生活,誰來關心,老人和孩子又有誰來扶持。 守節和義氣古來就很重要,怎能違背社會道德規範。 她們沒有給九京帶來羞恥,卻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表彰。 一位寡婦已經去世多年,另外兩位卻政治地位更加穩固。 活着的人受到尊敬和照顧,逝去的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聽到這些故事的客人,不禁熱淚盈眶。 我想告訴觀風使,希望他們能夠採納這些美好的品德,獻給明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曾氏三貞堂中三位寡婦守節的故事,展現了她們堅貞不渝、美麗動人的形象。詩中通過對她們的生活境遇和精神境界的描寫,表達了對傳統美德的讚頌和對社會道德規範的尊重。作者通過這首詩歌,呼籲人們珍惜傳統美德,尊重社會規範,傳承優秀品質。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