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參禪:指通過禪定和冥想來修行佛教。
- 真如:佛教術語,指事物的真實本性或本質。
- 即色明真色:即通過觀察外在現象來認識內在的真實本質。
- 法眼:佛教中指洞察事物真相的智慧。
- 潙山:地名,指湖南寧鄉的潙山,是佛教聖地。
- 三聖:指佛教中的三位聖者,具體指哪三位有不同說法。
- 季世:末世,指佛教中所說的末法時代。
- 瞎驢:比喻無知或盲目跟隨的人。
翻譯
不願通過禪修和讀書來修行,只是徒勞地大聲宣揚關於真如的道理。 未能通過觀察外在現象來認識內在的真實本質,卻自認爲已經掌握了所有。 洞察真相的智慧已經凋零,人們紛紛離開,潙山變得寂寞無人居住。 自從三位聖者承擔起責任之後,末法時代變得寥寥無幾,沒有盲目跟隨的人。
賞析
這首詩是元代耶律楚材所作,表達了對當時佛教界現狀的憂慮和批評。詩中,「不肯參禪不讀書」直接指出了一些人不願通過實際修行來領悟佛法,而是空談理論。通過「即色明真色」與「只道無餘已有餘」的對比,揭示了這些人對外在現象與內在本質認識的淺薄。後兩句則通過「法眼凋殘」和「潙山寂寞」描繪了佛教智慧的衰退和聖地的荒涼,最後以「季世寥寥無瞎驢」作結,表達了對末法時代佛教衰敗的深切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