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馬臺

· 周巽
睢水東,彭城下。西風殘照古臺荒,楚項重瞳曾戲馬。 振鬣長鳴聲捲河,翻身一躍光騰波。時危力盡將奈何,騅兮不逝空悲歌。 九日黃花秋霜晚,長河東流去不返。遙憐霸業逐煙消,賓雁南飛楚天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睢水(suī shuǐ):古代河流名,流經今河南省。
  • 彭城:古地名,今江蘇省徐州市。
  • 西風殘照:秋天的西風和夕陽的餘暉。
  • 楚項重瞳:指楚霸王項羽,傳說他有兩個瞳孔。
  • 振鬣(zhèn liè):馬抖動鬃毛。
  • 捲河:形容馬嘶聲大,如同能捲起河水。
  • 光騰波:形容馬躍起時水花四濺,光芒閃爍。
  • 時危力盡:時局危急,力量耗盡。
  • 騅兮(zhuī xī):項羽的坐騎名。
  • 九日黃花:指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的菊花。
  • 霸業:指項羽的霸業。
  • 賓雁:指南飛的雁羣。

翻譯

睢水從東邊流過,彭城坐落在那裏。西風和夕陽的餘暉映照着古老的戲馬臺,荒涼一片,楚霸王項羽曾在這裏戲馬。 馬抖動鬃毛,長聲嘶鳴,聲音彷彿能捲起河水,翻身一躍,水花四濺,光芒閃爍。但時局危急,力量耗盡,項羽又能如何?他的坐騎騅不曾遠去,只留下空洞的悲歌。 重陽節的菊花在秋霜中顯得晚熟,長河向東流去,一去不復返。遙想項羽的霸業已隨煙消雲散,南飛的雁羣在楚天遠處,顯得那麼遙遠。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戲馬臺的荒涼景象,以及項羽曾經的輝煌與最終的悲歌,表達了對英雄末路的哀悼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西風殘照」、「振鬣長鳴」等,生動地再現了歷史場景,同時也寄寓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英雄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是一首優秀的懷古詩。

周巽

元吉安人,字巽亨,號巽泉。嘗參預平定道、賀二縣瑤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 2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