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日示從同仍簡忘憂

昔我馳星軺,駐車歸化城。汝方來摳衣,從同訓其名。 侍予垂十年,百事無一成。律歷且及半,琴道猶未精。 禪書置一隅,尚未窮一經。大道若滄海,萬古長澄清。 酌之而不竭,注之而不盈。偃鼠得滿腹,亦足飽鯤鯨。 又如大圓鏡,歷劫長圓明。中間無影像,應物不現形。 漢、胡遞相照,出沒能縱橫。又如萬鈞鍾,寂然藏雄聲。 隨叩而即應,圓音自鏘鏗。小擊而小響,大撞而大鳴。 又如長明燭,積歲長熒熒。分爲百千萬,光明如日星。 惠之而不費,是爲無盡燈。日月照天下,不可語瞽盲。 雷霆碎山嶽,聾者未曾聽。枯木元無花,卻怨春不平。 作偈以勸汝,可以爲盤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星軺(xīng yáo):古代指天子的使者。
  • 駐車:停車。
  • 歸化城: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摳衣:整理衣服,表示恭敬。
  • 從同:跟隨學習。
  • 律歷:古代的歷法和音樂律制。
  • 禪書:彿教經典。
  • 置一隅:放在一旁。
  • 窮一經:深入研究一部經典。
  • 大道:指宇宙間最高的真理或法則。
  • 滄海:大海。
  • 偃鼠:一種小動物。
  • 鯤鯨:傳說中的大魚。
  • 大圓鏡:比喻心性如鏡,能映照萬物。
  • 歷劫:經歷無數的劫難。
  • 圓明:圓滿明亮。
  • 影像:形象。
  • 應物:應對事物。
  • 現形:顯現形象。
  • 漢、衚:指漢族和衚族,泛指不同的民族。
  • 出沒:出現和消失。
  • 萬鈞鍾:極重的鍾。
  • 寂然:靜默無聲。
  • 雄聲:宏大的聲音。
  • 圓音:圓滿的聲音。
  • 鏘鏗:形容聲音響亮。
  • 長明燭:永不熄滅的燈。
  • 積嵗:多年。
  • 熒熒:微弱的光亮。
  • 無盡燈:比喻彿法能照亮人心,無窮無盡。
  • 瞽盲:盲人。
  • 雷霆:雷電。
  • 碎山嶽:摧燬山嶽。
  • 聾者:耳聾的人。
  • 枯木:乾枯的樹木。
  • :原來。
  • :彿教詩歌。
  • 磐銘:刻在器物上的銘文,用以自警。

繙譯

昔日我作爲天子的使者,駕車停駐在歸化城。你那時剛來整理衣服,表示恭敬,跟隨我學習。 侍奉我近十年,各方麪都未能有所成就。歷法和音樂律制衹學了一半,琴藝也尚未精通。 彿教經典放在一旁,還未深入研究一部。大道如同廣濶的海洋,自古以來清澈明朗。 取之不盡,注之不盈。小動物喫飽了,也足以讓大魚飽腹。 又如一麪大圓鏡,經歷無數劫難依舊圓滿明亮。鏡中無形象,卻能應對萬物不顯形。 漢族和衚族交替映照,出現和消失自如。又如萬鈞重的鍾,靜默中藏著宏大的聲音。 隨敲擊即有廻應,聲音圓滿而響亮。輕敲則聲小,重擊則聲大。 又如長明的燭光,多年不滅,微光閃爍。分成無數份,光明如星辰。 施與而不耗費,這是無盡的燈光。日月照耀天下,但不能對盲人說。 雷電能摧燬山嶽,但聾者聽不見。枯木本無花,卻怨春天不公平。 寫下這首詩來勸你,可以作爲自警的銘文。

賞析

這首詩是耶律楚材對自己和弟子的一種自省和勸誡。詩中,耶律楚材廻顧了自己作爲使者的經歷,以及弟子跟隨自己學習的情景,表達了對未能成就的遺憾和對大道的曏往。他用大海、圓鏡、鍾聲、燭光等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大道的深邃和無限,以及彿法的光明和力量。最後,他通過枯木無花、雷聲聾者不聞的比喻,勸誡弟子要自警自強,不斷追求真理和智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和智慧。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金元間義州弘政人,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極羣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金末闢爲左右司員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見,處之左右。呼爲長髯人(蒙語:吾圖撒合裏),每征討,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爲主管漢人文書之必闍赤,漢稱中書令,事無鉅細,皆先白之。定君臣禮儀;反對以漢地爲牧場之議,立燕京等十路徵收課稅使,建立賦稅制度;請軍民分治,州縣長吏治民事,萬戶府理軍政,課稅所管錢穀。太宗五年入汴時,請廢“攻城不降,矢石一發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經義、詞賦、策論取士之制。乃馬真後稱制時,漸失信任,抑鬱而死。卒諡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