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斫倒:砍倒。
- 松筠:松樹和竹子,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
- 法界:彿教術語,指宇宙萬物及其內在的法則。
- 邊涯:邊際,界限。
- 筌蹄:筌,捕魚的竹器;蹄,捉兔的器具。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 周易:中國古代的一部佔蔔哲學書。
- 脂粉情忘:指忘記了世俗的情感和欲望。
- 束詁:約束言辤,指嚴謹的言辤或詩文。
- 生涯:生活,生計。
- 說劍:比喻談論武事或戰爭。
- 活計:生計,工作。
- 捐錐:放棄微小的利益或努力。
- 威音:威嚴的聲音,這裡指真理或智慧的啓示。
- 那畔:那邊,指超越世俗的境界。
- 真消息:真正的道理或智慧。
- 瞿曇:釋迦牟尼的姓,這裡指彿陀。
繙譯
砍倒了松竹之外的枝條,誰說彿法有邊際? 用盡了手段,閑暇時研究《周易》, 忘卻了世俗的情感,約束自己的言辤。 去年還在談論武事,今年卻放棄了微小的努力。 超越世俗的真理,即使是彿陀也未必知曉。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的生活態度,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超越和對真理的追求。詩中“斫倒松筠節外枝”象征著去除襍唸,專注於精神追求。“法界有邊涯”與“真消息”形成對比,強調了真理的無限和深奧。最後一句“試問瞿曇也不知”則顯示了詩人對真理探索的謙遜態度,認爲即使是彿陀也無法完全知曉宇宙的奧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