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命:指天道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 流行:這裏指天命的運行和影響。
- 仁: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指人與人之間的親善、仁愛。
- 無息:不停息,持續不斷。
- 自強:自我勉勵,不斷努力。
- 茲言:這些話,這裏指關於仁的言論。
- 致其力:盡其所能,全力以赴。
- 四勿:指儒家提出的「勿視、勿聽、勿言、勿動」,即不看不正當的事物,不聽不正當的言論,不說無益的話,不做無益的事。
- 勇兵:勇敢的士兵。
- 摧枯:摧毀枯朽之物,比喻輕易克服困難。
- 破敵國:擊敗敵對的國家,比喻克服障礙或敵人。
翻譯
天命不斷運行,仁愛也永不停息。君子應當自我勉勵,不斷努力追求仁德。追求仁德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是自我剋制。如同勇敢的士兵,輕易摧毀枯朽之物,擊敗敵對的國家。
賞析
這首詩強調了天命與仁德的永恆性,以及君子追求仁德的決心和努力。通過比喻勇敢的士兵輕易克服困難,表達了追求仁德過程中的堅定和果敢。詩中「四勿」的提出,更是對君子自我修養的具體要求,體現了儒家思想中對個人品德的重視。
姚公樞
樞字公茂,號雪齋,營州柳城人。後遷洛陽。少篤於學,自期甚高。宋內翰九嘉識其有王佐略。歲壬辰,楊中書惟中與偕覲元太宗,爲燕京行臺郎中,未幾辭去。歲庚戌,元世祖召居潛邸。中統元年,拜東平宣撫使。明年,召拜太子太師,辭不受,改大司農。四年,拜中書左丞。至元五年,出僉河南行省。十年,拜昭文館大學士,詳定禮儀事。十三年,拜翰林學士承旨。十七年薨,年七十八。元貞二年,贈榮祿大夫、少師。至大三年,追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封魯國公,諡文獻。初,雪齋與惟中從太子闊出南征,軍中得名儒趙復,始得程朱之書。後棄官攜家來輝,中堂龕孔子容,旁垂周、兩程、張、邵、司馬六君子像,讀書其間。自板諸經,散之四方。時河內許衡平仲、廣平竇默漢卿並在衛。雪齋時過漢卿茅齋,而平仲亦特造蘇門,盡室相依以居,三人互相講習,而北方之學者始聞進學之序焉。許參政有壬曰:皇元啓運,道復隆古,倡而鳴者爲雪齋姚公。蓋宋、金之際,兵燹頻仍,版帙散亡殆盡,獨首唱經學,闡明斯道,厥後名儒接踵而出,氣運昌隆,文章爾雅,推回瀾障川之功,論者謂文獻公不在禹下雲。
► 25篇诗文
姚公樞的其他作品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
- 《 聰仲晦古意廿一首愛而和之仍次其韻 》 —— [ 元 ] 姚公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