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孫尤實言詩

· 黃玠
佳詩如飲泉,一寒乃清真。 妙趣欲無我,寧復有襲因。 學之三十年,同光猶隙塵。 擾擾共高下,未足輕衆人。 多忤言可忘,薄奉氣乃醇。 羲黃復何心,適當天地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順序作詩。
  • 襲因:沿襲前人的成果。
  • 同光:共同的光輝,這裏指共同的藝術成就。
  • 隙塵:縫隙中的塵埃,比喻微不足道。
  • 擾擾:紛亂的樣子。
  • 多忤:多有得罪。
  • 薄奉:微薄的奉承。
  • 氣乃醇:氣質純正。
  • 羲黃:指古代的聖人伏羲和黃帝。
  • 天地春:天地間的春天,比喻美好的時代。

翻譯

佳美的詩篇如同飲下清泉,即使在寒冷中也顯得清新真實。 詩中的妙趣幾乎讓人忘我,哪裏還有沿襲前人的痕跡。 我學習詩歌已有三十年,但與那些共同的光輝相比,我仍如縫隙中的塵埃般微不足道。 世間紛擾,人們各有高下,但這並不足以輕視衆人。 我的言辭多有得罪,但我的奉承卻是微薄而氣質純正。 伏羲和黃帝又有什麼心思呢,正逢天地間的春天,一切都恰到好處。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思。詩人認爲好的詩歌應該清新自然,不拘泥於前人的成果,而是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詩中「學之三十年,同光猶隙塵」反映了詩人對自己詩歌成就的謙遜態度,而「多忤言可忘,薄奉氣乃醇」則展現了詩人坦誠直率的性格。最後,詩人以「羲黃復何心,適當天地春」作結,表達了對美好時代的讚美和對詩歌創作的樂觀態度。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