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年鵝圖
鏡湖湖上春波明,灣埼樹樹鵝黃青。上有金衣弄簧舌,下有紅掌浮繡翎。
舂鋤一白能自好,尚嫌性帶鸕鶿腥。眼明見此羣鸐鸐,不與匹鳥爭春晴。
大年筆法如《蘭亭》,宛頸個個由天成。艮宮流落二百載,胡賈不厭千金爭。
卻恨會稽內史無此筆,爲人辛苦書《黃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鏡湖:湖名,此処指風景優美的湖。
- 灣埼(wān qí):湖灣曲折処。
- 鵞黃青:形容新葉的顔色,嫩綠中帶有黃色。
- 金衣:指鵞的黃色羽毛。
- 弄簧舌:比喻鵞的叫聲。
- 紅掌:鵞的紅色腳掌。
- 綉翎:美麗的羽毛。
- 舂耡(chōng chú):比喻鵞的啄食動作。
- 鸕鶿(lú cí):一種水鳥,常被用來捕魚。
- 鸐鸐(dí dí):形容鵞的叫聲。
- 匹鳥:其他種類的鳥。
- 宛頸:彎曲的脖子。
- 艮宮:指趙大年的畫作。
- 衚賈(hú jiǎ):外國商人。
- 會稽內史:指王羲之,他是會稽(今浙江紹興)的內史,也是著名的書法家。
- 《黃庭》:道教經典,王羲之曾書寫過。
繙譯
春天的鏡湖湖麪上波光粼粼,湖灣曲折処的樹木新葉嫩綠中帶著黃色。樹上的鵞有著金黃色的羽毛,叫聲清脆悅耳,水下的鵞則展示著紅色的腳掌和美麗的羽毛。
這些鵞啄食時潔白無瑕,卻仍嫌自己帶有鸕鶿的腥味。我眼前見到這一群鵞,它們不與其他鳥類爭奪春光。
趙大年的畫技如同《蘭亭序》一般精湛,畫中的鵞頸彎曲自然,倣彿天生如此。這些畫作流傳了二百年,外國商人仍不惜千金爭相購買。
衹可惜會稽內史王羲之沒有這樣的筆力,他辛苦書寫的《黃庭經》無法與此相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鏡湖邊鵞群的生動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鵞的美麗與優雅。詩中不僅贊美了趙大年精湛的畫技,將其與王羲之的書法相提竝論,還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藝術的熱愛。通過對鵞的描寫,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自然與藝術之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