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伯庸尚書春暮遊七祖真人庵兼簡吳宗師二首

· 虞集
一住京華三十年,春花秋月謾相牽。 高情總付珠簾卷,危坐空餘木榻穿。 水曲停驂新禊事,牆陰題字昔遊仙。 動成陳跡多惆悵,安得長生老後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màn):徒然,空自。
  • 危坐:端坐。
  • 木榻穿:形容久坐不動,木榻都被坐穿了,比喻專心致志。
  • 禊事(xì shì):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 遊仙:指遊歷仙境,也指隱逸或修道。
  • 陳跡:過去的事蹟,往事。
  • 惆悵(chóu chàng):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
  • 長生:長壽,永生。

翻譯

我在京城居住了三十年,春花秋月空自牽動着我的心。 高雅的情致總是隨着珠簾的捲起而展現,端坐時只有木榻被坐穿。 水邊停下馬車,參與了新的禊事,牆上的題字記錄着昔日的遊仙經歷。 往事已成陳跡,令人感到惆悵,多希望能在老去之後得到長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京城生活的感慨和對往事的懷念。詩中「春花秋月謾相牽」一句,既展現了京城四季變換的美景,又暗含了作者對這種美景的無奈和空虛。後文通過「木榻穿」、「禊事」、「遊仙」等細節,描繪了作者的高雅生活和過往的遊仙經歷,最後以對長生的渴望作結,透露出對生命無常的感慨和對永恆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美好生活的留戀。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