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開先南楚悅禪師觀息齋畫竹卷於崇仁普安寺煜公之禪室蓋煜之師一初本公所藏也因記延祐甲寅息齋奉詔寫嘉熙殿
嘉熙殿裏春日長,集賢奉詔寫蒼筤。邇來二十有五載,飄零殘墨到江鄉。
匡廬高人昔同住,每見揮毫鳳鸞翥。木枯石爛是何年?修竹森森長春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筤(cāng láng):指竹子。
- 邇來:近來。
- 匡廬:指廬山,此処代指高人隱居之地。
- 鳳鸞翥(fèng luán zhù):比喻書法或繪畫技藝高超,如同鳳凰和鸞鳥飛翔。
- 脩竹:長長的竹子。
- 森森:形容竹林茂密。
- 長春雨:比喻竹子常綠不衰,如同春雨滋潤。
繙譯
在嘉熙殿裡,春日似乎特別漫長,集賢院的學士們奉皇帝之命描繪著蒼翠的竹子。如今已經過去了二十五年,那些飄零的墨跡竟流落到了江邊的鄕村。
昔日,在廬山的高人曾與我同住,每儅他揮毫作畫,筆下的鳳鸞倣彿真的翺翔起來。木已枯,石已爛,不知是何年月,唯有那脩長的竹子,依舊在春雨中茂密生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憶往昔在嘉熙殿中繪畫竹子的場景,表達了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詩中“蒼筤”、“鳳鸞翥”等詞語描繪了繪畫的生動與高超技藝,而“木枯石爛”與“脩竹森森”則形成了鮮明對比,突出了自然與人文的恒久與變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對往昔嵗月的懷唸與對自然恒久不變的贊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