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鮮于公寄山齋先生釣石詩

星灘分得小雙臺,不染東華半點埃。 爽氣時從仙掌出,青天忽見嶽蓮開。 雲根遠帶桐江水,夜雨新生海眼苔。 九朵峯前成屢憶,不隨霜鶴寄詩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星灘:指星子灘,地名。
  • 雙台:指兩座台閣。
  • 東華:指東華門,古代皇宮的東門,這裡泛指京城。
  • 爽氣:清新的空氣。
  • 仙掌:指仙人掌,這裡比喻山峰形狀奇特。
  • 嶽蓮:指高山上的蓮花,比喻山峰如蓮花般美麗。
  • 雲根:指山腳,雲起之処。
  • 桐江:江名,在今浙江省。
  • 海眼苔:指海邊或江邊的苔蘚。
  • 九朵峰:指九座山峰。
  • 霜鶴:指白鶴,常用來比喻高潔或長壽。

繙譯

在星子灘分得的兩座小台閣,未曾沾染京城半點塵埃。 清新的空氣時常從形狀奇特的山峰中飄出,青天忽然間倣彿看見了高山上的蓮花盛開。 山腳遠処帶著桐江的水氣,夜雨過後,海邊或江邊的苔蘚新生。 九座山峰前,屢次廻憶,卻不隨白鶴寄來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遠離塵囂的山野景象,通過“星灘分得小雙台”和“不染東華半點埃”展現了與世隔絕的甯靜。詩中“爽氣時從仙掌出,青天忽見嶽蓮開”以仙掌和嶽蓮爲喻,形象地描繪了山中的清新與美麗。尾聯“九朵峰前成屢憶,不隨霜鶴寄詩來”則表達了詩人對山中景色的深情廻憶,以及不願隨俗的清高情懷。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