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一初提點三清閣

· 黃玠
傑哉高閣開神區,此地何必非玄都。 天上玉京十二樓,飛來人間作畫圖。 欒櫨交加虎獸伏,甍宇軒翥龍鸞舒。 上方自與三境接,星光歷歷種白榆。 晨朝焚香禮碧落,仙風半空聞佩琚。 此生塵網如可脫,願爲清歌隨步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傑哉:多麽雄偉啊。
  • 高閣:高大的樓閣。
  • 神區:神秘的區域,指超凡脫俗的地方。
  • 玄都:道教中的仙境。
  • 玉京:道教中天帝的居所。
  • 十二樓:指天上的宮殿。
  • 欒櫨:古代建築中用於支撐屋頂的結搆。
  • 甍宇:屋脊和屋簷。
  • 軒翥:高飛的樣子。
  • 三境:指道教中的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 白榆:星名,這裡指星星。
  • 碧落:天空。
  • 珮琚:玉珮,這裡指仙人的裝飾。
  • 塵網:塵世的束縛。
  • 步虛:道教中指仙人行走的聲音。

繙譯

多麽雄偉啊,這高閣開辟了神秘的區域,此地難道不就是仙境嗎? 天上的玉京城有十二座樓閣,倣彿飛來人間,成爲了一幅畫。 欒櫨交錯,虎獸般的造型靜伏,屋脊和屋簷高飛,如同龍鸞展翅。 上方自然與三界相連,星光閃爍,星星點點。 清晨焚香曏天空禮拜,仙風在半空中傳來玉珮的聲音。 此生若能擺脫塵世的束縛,願爲清歌,隨著仙人的步伐虛幻而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高閣的雄偉與神秘,將其比作天上的玉京,充滿了道教的仙境色彩。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欒櫨交加虎獸伏”和“甍宇軒翥龍鸞舒”,形象地展現了建築的壯觀和仙境的飄逸。詩末表達了詩人對於超脫塵世、追求仙境生活的曏往,躰現了元代文人對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