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宇文同知張主簿遊道場山
三月三日天氣佳,縣官出城早休衙。
亦有前溪宇文氏,水晶宮外看春花。
碧浪微風動浮玉,翡翠蘭苕採柔綠。
笑指高人讀書處,輕舟已到何山麓。
何山山頭更是山,路出千巖杳靄間。
僧居蜂房開戶牖,滅沒紫翠飛朱丹。
川原忽滿最高閣,五湖煙雲一憑闌。
昔年惡虎今在否,但見醜石遺蒼頑。
麗姝來往多如雨,紫綾香䙬結金縷。
佛前細語人不聞,倒坐藍輿下山去。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月三日:農曆三月初三,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
- 縣官:古代對地方行政長官的稱呼。
- 休衙:停止辦公,休息。
- 前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宇文氏:姓氏,此處指宇文同知。
- 水晶宮:比喻清澈的水域或美麗的宮殿。
- 碧浪:碧綠的水波。
- 浮玉:比喻水面上的波光粼粼。
- 翡翠蘭苕:翡翠般的蘭花。
- 柔綠:柔和的綠色。
- 高人:指有才學或有道德的人。
- 何山麓:何山的山腳下。
- 杳靄:深遠的雲霧。
- 蜂房:比喻密集的僧房。
- 紫翠:紫色的翠綠,形容山色。
- 朱丹:紅色,此處形容僧房的色彩。
- 川原:平原河流。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邊的湖泊。
- 麗姝:美麗的女子。
- 紫綾香䙬:紫色的綾羅和香囊。
- 金縷:金色的絲線。
- 藍輿:藍色的轎子。
翻譯
三月三日,天氣晴朗宜人,縣官早早結束了公務,出城遊玩。宇文同知和張主簿也一同前往,他們在水晶宮般清澈的水域外欣賞春花。微風吹動碧綠的水波,翡翠般的蘭花采摘着柔和的綠色。笑着指向高人讀書的地方,輕舟已經駛向何山的山腳。何山的山頂上還有山,道路穿越千巖萬壑,雲霧繚繞。僧侶的住所像蜂房一樣密集,紫色的翠綠和紅色的色彩交相輝映。平原河流忽然映入最高閣,一憑欄杆,五湖的煙雲盡收眼底。昔年兇惡的虎如今還在嗎?只見醜陋的石頭遺留下來。美麗的女子來來往往,多如雨點,紫色的綾羅和香囊上結着金色的絲線。在佛前低聲細語,人們聽不見,倒坐藍色的轎子下山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遊山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人文景觀的寧靜。詩中「碧浪微風動浮玉,翡翠蘭苕採柔綠」等句,以生動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傳達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同時,詩人在遊山玩水之餘,也不忘探訪高人讀書之處,體現了對學問的尊重和對自然的嚮往。整首詩情感平和,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