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簾櫳(lóng):指窗櫺,即窗戶上的格子。
- 夏堂:指夏天的屋子。
- 拋書:放下書本。
- 竹爐:用竹子製成的火爐。
- 旗槍:指茶葉,因其形狀似旗槍而得名。
翻譯
溫暖的春風在庭院中吹拂,草地上散發出陣陣香氣;陽光明媚,窗櫺間燕子忙碌地穿梭。雖然頭髮已經斑白,但並不介意春天的離去;綠蔭下,我欣喜於夏日屋中的涼爽。閒適的心情讓我在酒中感受時光的變換,年老疲倦時,放下書本,感覺白晝似乎變得漫長。有客人來訪,我們相視一笑,用竹爐點燃火,嘗試着煮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庭院中的寧靜與愜意。通過「暖風」、「草生香」、「晴日」等自然元素,傳達出夏日的生機與美好。詩中「白髮不嫌春事去」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淡然態度,而「綠陰自喜夏堂涼」則進一步以夏日的涼爽來體現詩人的滿足與寧靜。後兩句寫與客人的相聚,以「一笑」和「試旗槍」展現了生活的閒適與雅緻。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恬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
文徵明的其他作品
- 《 渡江 》 —— [ 明 ] 文徵明
- 《 道出淮泗舟中閱髙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韻 其十一 》 —— [ 明 ] 文徵明
- 《 過孫文貴不在對庭中新竹 》 —— [ 明 ] 文徵明
- 《 厓山大忠祠 其一 》 —— [ 明 ] 文徵明
- 《 過吉祥寺追和故友劉協中遺詩 其一 》 —— [ 明 ] 文徵明
- 《 再和昌國游洞庭西山詩八首 其三 下縹緲峯小憇西湖寺 》 —— [ 明 ] 文徵明
- 《 丁亥元日次才伯韻二首 其二 》 —— [ 明 ] 文徵明
- 《 洞庭東山詩七首 其二 百街嶺 》 —— [ 明 ] 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