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愛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爲皇儲。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餘。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於乎,牀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匱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幼雛:這裡指年幼的孩子。
- 趙家光義:指趙匡胤的兒子趙光義,後來成爲宋太宗。
- 龍行虎步:形容人的擧止威武,氣度不凡。
- 狗趨鷹附:形容人們趨炎附勢,追隨權勢。
- 六尺孤:指孤兒,古代六尺大約是成年男子的身高。
- 阿昭阿美:可能是指趙光義的兄弟或親屬。
- 呱呱:嬰兒的哭聲。
- 夜闥:夜間的宮殿。
- 四鼓:古代夜間計時的鼓聲,四鼓大約是淩晨三點左右。
- 董狐筆:古代傳說中的神筆,能寫出真相。
- 夫何呼:爲何呼喚。
- 於乎:感歎詞,表示悲痛或惋惜。
- 戳地銀柱斧:指宮廷中的刑具,象征權力。
- 韓王金匱書:指趙匡胤的遺詔,被藏於金匱之中。
繙譯
慈母的愛,是愛她的幼子,趙家的光義被立爲皇儲。他行走如龍,步態如虎,每日顯得越發威武,而人們像狗一樣趨炎附勢,追隨他的趨勢日益明顯。
膝下竝非沒有孤兒,阿昭和阿美竝非不會哭泣。夜深人靜,宮殿中的燈光模糊,大雪紛飛,漏聲已過四鼓。
百官不執董狐筆,記錄真相,孤兒寡嫂爲何呼喚?唉,牀前擺放著銀柱斧,預示著禍患,因爲韓王的遺詔藏在金匱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慈母對幼子的愛與宮廷中的權力鬭爭,揭示了權力的殘酷和人性的悲哀。詩中“龍行虎步”與“狗趨鷹附”形象地描繪了皇儲的威嚴和人們的趨炎附勢,而“夜闥鬼靜”與“大雪漏下”則營造了一種淒涼的氛圍。最後,通過“戳地銀柱斧”和“韓王金匱書”暗示了即將到來的政治危機,表達了詩人對權力鬭爭的深刻批判和對孤兒寡嫂命運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