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範尊師賦雲林清遊

· 虞集
太茅千仞下,結屋三四楹。 雲林戶牖潤,鶴去海天平。 坐上髮長嘯,人間聞玉笙。 斸苓春霧重,煮術晚煙輕。 綠室噓丹氣,蒼崖受日精。 樵遺伐木斧,真降引霓旌。 九鼎金還就,千齡樹不傾。 問誰解居此,雲是範長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茅:指高大的茅草,這裏形容山峯高聳。
  • :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八尺。
  • :柱子,這裏指房屋的柱子。
  • 雲林:雲霧繚繞的樹林。
  • 戶牖:門窗。
  • 斸苓:挖掘茯苓,一種藥材。
  • 煮術:煮製藥材的方法。
  • 綠室:指煉丹的房間。
  • 噓丹氣:煉丹時散發出的氣息。
  • 蒼崖:青色的山崖。
  • 受日精:接受太陽的精華。
  • 樵遺:樵夫遺留下的。
  • 伐木斧:砍樹用的斧頭。
  • 引霓旌:引導彩虹般的旗幟,象徵神仙的儀仗。
  • 九鼎:古代象徵國家權力的重器。
  • 千齡樹:千年古樹。
  • 範長生:人名,可能是指居住在山中的隱士。

翻譯

在高聳入雲的山峯之下,有三四間簡樸的茅屋。雲霧繚繞的樹林中,門窗溼潤,仙鶴飛去,海天一色。坐在屋中發出悠長的嘯聲,彷彿人間能聽到玉笙的樂音。春天挖掘茯苓時,春霧重重;晚上煮製藥材時,晚煙輕飄。煉丹的房間裏瀰漫着丹藥的氣息,青色的山崖吸收着太陽的精華。樵夫遺留下的砍樹斧頭,彷彿真的有神仙引導着彩虹般的旗幟。九鼎重器已經煉成,千年古樹依舊穩固不倒。詢問誰能有資格居住在這裏,原來是一位名叫範長生的隱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逸山林的清幽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隱士生活的寧靜與超脫。詩中「雲林戶牖潤,鶴去海天平」等句,以自然景物爲背景,烘托出隱士的高潔情懷。結尾點出「範長生」之名,既是對隱士的讚美,也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虞集

虞集

元臨川崇仁人,字伯生,號邵庵。先世爲蜀人。宋亡,父汲僑居崇仁。少受家學,讀諸經,通其大義。嘗從吳澄遊。成宗大德初,以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歷國子助教、博士。仁宗時,遷集賢修撰,議學校事,主張學官當用經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資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閣侍書學士。領修《經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爲貴近所忌,謝病歸。卒諡文靖。集弘才博識,工詩文。有《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