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韶卿壬寅元日又三日聞遊人頗盛之作

· 楊載
堂堂宵雨過,慄慄曉寒仍。 獻歲人同得,東郊事復興。 杜門疑我拙,有句愛君能。 且驗臨階草,從今日漸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韶卿:人名,詩人的朋友。
  • 壬寅元日:壬寅年的正月初一。
  • 獻歲:進入新年。
  • 杜門:閉門不出。
  • :笨拙,這裏指不善於社交。
  • :對韶卿的尊稱。
  • 臨階草:長在臺階邊的草。

翻譯

夜晚的雨堂堂正正地過去了,早晨的寒冷依舊讓人感到慄慄不安。 新年到來,人們都感到喜悅,東郊的活動也重新興盛起來。 我閉門不出,懷疑自己是否過於笨拙,但我喜歡你的詩句。 而且可以觀察到臺階邊的草,從今天開始,它們會一天天增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元日後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新年的感受和對友人詩作的讚賞。詩中「堂堂宵雨過,慄慄曉寒仍」描繪了雨過天晴但寒意未減的自然景象,暗喻着新年的到來並未完全驅散舊歲的寒意。後兩句則通過對東郊活動復興的描寫,展現了人們對新年的期待和喜悅。最後,詩人以臺階草的生長比喻時間的流逝,表達了對未來日子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