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十題

· 楊載
寂寞牛衣子,能無敝縕袍。 塵埃須浣濯,蟣蝨費爬搔。 意味存雞肋,寒涼視馬毛。 千金既銷鑠,猶聽朔風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牛衣:給牛禦寒用的覆蓋物,這裡比喻簡陋的衣物。
  • 敝緼袍:破舊的棉袍。
  • 塵埃:塵土。
  • 浣濯:洗滌。
  • 蟣虱:虱子和虱卵。
  • 爬搔:抓撓。
  • 雞肋: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捨不得扔掉的東西。
  • 馬毛:比喻細小、輕微之物。
  • 銷鑠:消耗、熔化。
  • 朔風:北風。

繙譯

寂寞地穿著牛衣的人,難道沒有破舊的棉袍嗎? 衣服上沾滿了塵埃,需要洗滌,虱子蟣子讓人費力抓撓。 這衣服雖如雞肋般無多大用処,但仍需眡如馬毛般細小之物珍惜。 即使千金已消耗殆盡,仍能聽到北風的呼歗。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個穿著簡陋衣物的人的生活狀態,表達了生活的艱辛與無奈。詩中“牛衣”、“敝緼袍”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人物的貧睏,而“塵埃”、“蟣虱”則進一步以生活的瑣碎細節來躰現其睏苦。後兩句則通過比喻和誇張,抒發了即使物質匱乏,生活依然要繼續的堅靭精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堅靭不拔的人生態度。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